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91.
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颅脑...  相似文献   
92.
列举二则临床验案回顾性分析,记述一则小儿不明原因发热案例、一则妇人热入血室案例的诊治过程,分析其理法方药,探究“和法”治疗内伤发热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为不明原因发热及热入血室证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许多疾病过程中常出现的证候。临床中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勿论外感六淫的袭入,疫疠之气的交感;还是饮食劳倦及内伤七情之变,致使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虚亏、邪正相争,均可表现有发热反应。故发热病变所表现出来的类型颇多,临床情况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94.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陕西省丹凤县中医医院(726200)蔡建虎【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1习惯性便秘靳某,男,63岁,农民。1995年1月20日初诊。患习惯性便秘5年余。5年来经常大便秘结,虽有便意,但临厕无力怒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  相似文献   
95.
李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i001-i001
内伤发热与实热、外感发热不同,外感风寒之病与饮食劳倦内伤之病,均有寒热,但热型不同,前者是寒邪伤于皮毛,病在于表,寒热并作,即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必待邪传于里,恶寒乃罢。后者是脾胃内伤,病在于里,寒热不齐,即平时已卫阳不足,不能抵御风寒,素有形寒畏寒,而发热则间而有之,二者不齐,即发热时已不恶寒,恶寒时并不发热。临床上。  相似文献   
96.
叶烨  周仙仕 《新中医》2016,48(8):3-5
正脓毒症,过去也称为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严重危害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全球每年约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而其中超过25%的人会因此而死亡~([1])。本病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中医药治疗手段疗效确切~([2])。本病多以高热伴外感症状为初始表现,因此许多医家均从"外感发热"论治本病,事实上本病多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并存,外感发热往往只是本病启动和初始阶段,内伤发热则往往是本病极期及演变阶  相似文献   
97.
中医内伤发热的主要病机是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为主。痰饮、食积、瘀血、湿邪、热毒等瘀久也会引起发热。治疗以祛痰、消积、活血化瘀、化湿、清热解毒为主,配合调和阴阳气血。  相似文献   
98.
高上林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饮食失宜、劳倦失常为主要诱发因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最后病机;针对不同证候的病机进行治疗是基本原则;滋阴为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99.
郭向华 《河北中医》2009,31(3):390-391
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原为肝肾阴虚、津液枯涸、血燥气滞所致诸症而设。笔者认为,凡以津液亏损、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的内伤杂病,皆可以一贯煎为主治之。现举临证验案3则,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内伤发热一证,是因为内伤而致气血阴精亏虚,脏腑虚损,阴阳失调而罹患。临床上以定时或不定时的低热为主要特点。多数患者兼有神疲、乏力等症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甚为痛苦。就内伤发热的理论和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