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因不同的眼部和神经性疾病,导致视觉功能严重受损,为低视力患者日常活动(如阅读及驾驶)及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视觉,除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外,对人感官影响最大的损害当属视觉损伤。且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该问题日趋加重,低视力已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低视力康复发展面临着临床和科研的巨大挑战,要研发出一种能有效改善视觉功能,同时能兼顾多种功能的视障辅助技术,这需要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微电子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合作。低视力康复通过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视障辅助技术,最大化利用患者的残余视力及视觉功能,改善与低视力相关的功能限制,有效改善其独立性和整体生活质量,使其独立生活、工作并融入社会成为可能。该文对经典的助视器、人工视觉(视觉假体/视觉感官替代设备)、经颅刺激及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等视障辅助技术在低视力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调查上海市原闸北区视力残疾的分布特点,为精准化的视力残疾人群康复服务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医院的观察研究。根据WHO标准,收集2010年8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接受视力残疾评定的人群,残疾评定由经培训的眼科专科医师完成,以确定残疾的等级和主要致残原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 682例,导致盲和低视力的视力残疾的前5位疾病分别是: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36.38%(盲90例、低视力522例),黄斑病变13.56%(盲38例、低视力190例),视网膜脱离9.39%(盲38例、低视力120例),青光眼9.27%(盲42例、低视力114例),视神经病变5.95%(盲12例、低视力88例)。同一视力残疾等级不同居住街道人群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导致上海市原闸北区视力残疾的首位致残病因是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而在辖区内的不同街道视力残疾的分布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服务能力及现状,为政府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政策依据。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90家。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90家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工作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各调查机构视光和眼科负责人填写。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问卷应答率、是否开展低视力服务、不能开展低视力服务的原因、低视力康复年服务量、种类、人员状况及助视器的种类。结果 90家医疗机构中,做出有效应答的医疗机构86家,应答率95.56%。可提供低视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6家(6.98%)。医疗机构未开展低视力康复服务的原因依次是缺乏基本设备和助视器、缺乏资金、缺乏低视力专业人员以及没有患者来源。各家医疗机构提供的年服务量少者为0~49例,多者大于250例,年总服务量不足600人。低视力工作人员仅有19位。6家医院可提供光学近用助视器,3家医院可提供光学远用助视器,2家医院可提供电子助视器,6家医院均不能提供非视觉助视器,均未开展儿童功能性视力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和技能康复训练、职业训练、适应及行走训练等康复服务。购买助视器的资金来源有患者自费或非政府机构的资金支持,各种助视器的支付均未纳入医保范围。结论 北京市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低视力患者的需求,应加强北京市低视力康复服务能力。(眼科, 2015, 24: 348-351)  相似文献   
64.
徐敏 《现代保健》2010,(33):122-123
目的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观察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所接触到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低于0.3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其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者20例,占29.4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6例,占23.52%;视神经萎缩者14例,占20.58%;角膜炎及其他眼病遗留角膜斑翳者7例,占10.29%;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5例,占7.35%;手术并发症者3例,占4.41%;后发障形成者2例,占2.94%;视网膜色素变性者1例,占1.47%.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绝大多数都与其眼部的"原有眼病"有直接的关系.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眼部伴随疾病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术前全面的检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有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5.
孙葆忱教授主编的《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已于2009年底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和老年人眼部疾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低视力儿奄和老年人眼病患者康复的训练计划、联合国老人5项原则;青光眼、黄斑变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康复;各种光学、非光学、电子及高科技助视器;  相似文献   
66.
于旭东  王晨晓  蒋丽琴 《眼科》2010,19(2):139-141
目的探讨手持放大镜对视力正常者和低视力患者阅读速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初次使用手持放大镜的低视力患者13例和37例视力正常者。方法分别测试视力正常者不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及初次使用+10D、+20D两种不同度数的手持放大镜、采用10cm、35cm两种不同距离阅读小五号字时的速度;并测量低视力患者首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和不用放大镜阅读相同放大率的大字印刷体的阅读速度。主要指标阅读速度(字数/分钟)。结果视力正常者不用手持放大镜的阅读速度(194.6±45.2字/分)比用+10D手持放大镜在眼睛到放大镜10cm(159.7±44.7字/分)、35em(162.5±46.7字/分)的阅读速度快,也比用+20D手持放大镜在眼睛到放大镜10em(150.3±43.3字份)、35cm(150.0±43.4字,分)的阅读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0.000);在相同放大倍率下,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分别为10cm和35cm时,阅读速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D,P=0.783;+20D,P=-0.981)。低视力患者首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小五号字的速度(54.2±8.2字/分)比不用放大镜阅读相同放大率的大字印刷体的速度(64.0±9.4字/分)要慢,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初次使用手持放大镜阅读者,无论是正常人还是低视力患者阅读速度均慢。因此低视力患者使用放大镜时要有熟练过程。(眼科,2010,19:139—141)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伴低视力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例(22眼)高度近视伴低视力者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全部22眼术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2个月时,8眼(36.4%)裸眼视力≥0.3,6例(54.5%)因此而脱离低视力人群;术后12个月时满意度调查,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项比例分别为0、9.1%、90.9%。结论高度近视伴低视力者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儿童在给予光学和电子助视器康复后进行远、近视力的分析和效果评估,探讨不同程度视力残疾患儿有效的康复手段及其对低视力康复对象范围界定的影响。方法对盲校及低视力门诊共206名4~14周岁(含14岁)视力残疾儿童按视力残疾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应用国产4倍、6倍望远镜前后远视力和应用国产眼镜式助视器、国产简易电子助视器后两种助视器间阅读成功率的差异。远视力康复结果采用秩和检验,近视力康复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力0.05以下至眼前指数的盲童组和0.3以下至0.05的低视力组应用远用助视器前后远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0.05以下至光感的肓童和低视力儿童分别使用眼镜式近用助视器与简易电子助视器后,两种助视器间阅读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简易电子助视器的阅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使用眼镜式近用助视器。结论助视器康复的对象可以从低视力范围扩展到0.01甚至以下的盲童。低视力助视器是视力残疾儿童视觉康复有效和必要的手段,早期视觉康复特别是使用简易电子助视器进行近视力阅读的康复,对视力残疾儿童提高学习认知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新疆库车地区≥40岁维吾尔族农民低视力与肓进行调查,了解患病因素。方法:对该地区≥40岁维吾尔族农民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年龄、教育情况、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与最近医疗卫生组织距离及对健康的关注等相关因素测定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低视力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和与卫生组织的距离是危险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健康的关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对安徽省两地人群盲和低视力及眼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选择阜阳市颍州区和宣城市绩溪县,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所属居民进行眼部及其他情况的调查。两地的受检人数和受检率分别为3336人(91.40%)和3602人(92.10%),达到抽样调查要求;两地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和单眼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05%和0.69%、1.71%和1.25%、1.02%和0.97%、0.87%和0.89%;两地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白内障、弱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眼球萎缩/缺如、青光眼;两地主要眼病都为:屈光不正、白内障、翼状胬肉和沙眼;两地的白内障手术率分别为600和278。据不完全资料估计我省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盲和低视力的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孤寡,文盲,低收入者,白内障仍是最主要致盲原因,屈光不正/弱视已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视力的最主要因素,广泛宣传正确用眼方式,推广青少年正确验光配镜方法,提高相关人员验光配镜水平对于有效降低弱视致残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