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08篇
药学   134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4种检验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8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使用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乳酸杆菌检查、细菌性阴道炎(BV)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并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乳酸杆菌检测阳性率为80.0%,线索细胞检查为78.75%,传统检查法(胺试验、pH值)为62.50%与61.25%、BV快速检测法为77.50%。BV快速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检测法检测结果与其他3种比较,诊断结果最差。结论 BV快速检测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速度较快且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妇科检查的患者48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等。根据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阴道微生态环境对HPV感染的影响。结果 486例患者101例HPV阳性,感染率20.78%。HPV阳性组细菌性阴道病、外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9.9%,19.8%)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12.738,P 0.05)。HPV阳性组乳酸杆菌量少或无、H_2O_2缺乏的发生率(68.3%,39.4%)显著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2,17.912,P 0.05)。乳酸杆菌量少或者缺乏、细菌性阴道病是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74,3.935,P 0.05)。结论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细菌性阴道病、乳酸杆菌量少或缺乏等,明显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是否存在总乳酸杆菌及其具体菌种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数目的差异,以及探索乳酸杆菌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是否相关.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人、正常对照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性别、年龄、BMI相匹配.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收集糖尿病患者及对照者粪便提取细菌总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目标细菌的拷贝数.结果:2型糖尿病组肠道乳酸杆菌(P<0.001)及嗜酸乳杆菌(P<0.001)、保加利亚乳杆菌(P<0.001)、干酪乳杆菌(P=0.008)、鼠李糖乳杆菌(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乳酸杆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总乳酸杆菌及其某些具体菌种数量增多,乳酸杆菌数量的改变对血脂也存在影响.通过饮食调节肠道乳酸杆菌含量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25.
目的用Nugent评分系统评价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效果。方法将420例BV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观察组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Amsel临床症状、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及Nugent评分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Nugent评分均明显下降,Amsel临床症状有较大改善,与用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ugent评分下降与Amsel症状改善有明显相关性;观察组用药后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Nugent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BV,可有效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及活性,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减少复发;用Nugent评分结合Amsel诊断标准可有效指导临床医生进行BV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估,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与正常妇女阴道乳酸杆菌优势菌种和产H2O2能力的比较,初步探讨乳酸杆菌在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66例VVC患者为实验组,5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1.将阴道分泌物接种在MRS乳酸杆菌琼脂培养基上,在CO2环境下培养,采用微量生化试验鉴定乳酸杆菌;2.将乳酸杆菌接种在H2O2鉴定培养基上,根据显色鉴定是否产H2O2。结果1.两组在乳酸杆菌的分布上无差别(P〉0.05),均以嗜酸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种;2.对照组H202阳性乳酸杆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23例(46%)和6例(9.09%),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内三种优势乳酸杆菌产酸能力相似(P〉0.05),但两组间相比,VvC组嗜酸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产H202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1.VVC患者与正常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种分布相似;患VVC后阴道嗜酸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产酸能力下降;2.VVC的发生与H2O2阳性乳酸杆菌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7.
《现代养生》2012,(6):51-53
据说,过去的妇女一生中只在出生、结婚、入殓时洗三次澡。可是,妇科病却非常少见。如今,家家有浴室,每天都洗澡,为什么妇科疾病反而多了?殊不知,越频繁洗澡,妇科疾病越多,因为强碱性洗涤用品,严重破坏了阴部弱酸性环境,越洗机体免疫力越差,更容易诱发妇科疾病。目前,全球有80%的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其次,洗涤用品一般都含有表面活性剂,对生殖系统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表面活性剂致癌性很强。  相似文献   
28.
正常妇女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包括某些病原菌,其中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阴道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的、动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如雌激素减退时,生态平衡破坏,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目前有关产后妇女阴道内菌群分布的研究较少,本文对200例产后哺乳期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了解产后妇女恶露干净后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情况。为加强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群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菌群种类及其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方法采集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侧壁的分泌物,经过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与肉汤培养基(MRS)分离培养后,提取细菌染色体DNA,PCR扩增细菌的16SrRNA基因,测定16SrRNA核苷酸序列,然后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的种类。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中分离到8种乳酸杆菌种属,较常见的种属为卷曲乳杆菌(53.7%),詹氏乳杆菌(27.9%)与格氏乳杆菌(10.3%)。其他少见的细菌类型包括阴道乳杆菌(2.2%),L.coleohominis(1.5%),约氏乳杆菌(1.5%),嗜酸乳杆菌(1.5%)及发酵乳杆菌(1.5%);大多数乳酸杆菌均能产生过氧化氢,其中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较强。结论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是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种属。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有较强的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特征,探索肠道菌群与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的相关性。方法对成都地区170名中老年人进行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检测的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粪便中的细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拟杆菌(Bacteroide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 55~65岁乳酸杆菌浓度显著高于55岁及以下组(P0.05),拟杆菌和梭菌属浓度出现与乳酸杆菌相似的年龄趋势(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总菌数(r=0.054,P0.05)、乳酸杆菌数量(r=0.150,P0.05)、拟杆菌数量(r=0.190,P0.05)、梭菌属数目(r=0.180,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乳酸杆菌与空腹血糖的相关系数为0.241(P0.01);拟杆菌/梭菌比例与HDL-C显著正相关(r=0.200,P0.05);总菌数与Ig G正相关(r=0.177,P0.05)。结论肠道乳酸杆菌、拟杆菌、梭菌数量显著地增多可能是人体肠内细菌老化的重要的特征之一;肠道乳酸杆菌数也许可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新指标;以提高肠道乳酸杆菌为目的中老年人群的益生菌的开发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