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4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评价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冠脉斑块性质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共选择72例患者的189个冠脉节段,将其CT影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逐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IVUS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6%、准确度为97%;在冠脉斑块性质的判断方面,对于脂质斑块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6%,对于纤维斑块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对于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8%。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做为无创筛查手段,在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冠脉斑块性质判断方面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62.
正交试验优选左金漂浮片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左金漂浮片中吴茱萸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比较超临界萃取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吴茱萸挥发油水蒸气蒸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后者明显优于前者。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和对提取后物料破坏较小等优点,适合于批量生产,便于制剂的后续提取工艺制备。  相似文献   
63.
清瘟败毒胶囊的吸湿性研究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本实验研究清瘟败毒胶囊及其相应空胶囊的吸湿性,回归分析得到吸湿曲线方程,推测出清瘟败毒胶囊和空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CRH)。方法:测定清瘟败毒胶囊和空胶囊在四种不同相对湿度(RH)下的吸湿量,整理出清瘟败毒胶囊和空胶囊在不同RH下的吸湿曲线以及它们的CRH。结果与结论:清瘟败毒胶囊和空胶囊的CRH分别为66%和65%。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COPD患者未及“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与呼吸衰竭阶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正常对照组受试者、COPD未及“临界呼吸衰竭”患者、COPD“临界呼吸衰竭”患者以及COPD呼吸衰竭患者做比较,观察其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诸项指标、呼吸肌力学的主要参数、有代表性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和BODE指数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氧分压与PaCO2、FEV1/PRE、FEV1/FVC、P0.1、PIMAX、IL-1β、IL-8、TGFβ1、乳酸密切相关(P〈0.01)。结论临界呼吸衰竭与呼吸衰竭患者在反映呼吸肌疲劳指标上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5.
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红 《河北医学》2003,9(12):1086-1088
目的 :研究利用健康指导模式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临界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 :患者经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 ,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 .0 5 )。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临界高血压进行健康指导 ,给予必要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具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不用药 )和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66.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及其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LCST附近会发生可逆相转变。利用这种特性,可将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分析、催化、分离提纯等领域。主要综述了热敏性PNIPAAm类高分子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7.
PDE对临界高血压病左心功能与总外周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临界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心室功能和总外周阻力。结果表明,左心收缩功能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左心舒张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总外周阻力BHP组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BHP组左心舒张早期功能受损和总外周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68.
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o QC  Chen XM  Chen YX  Huang R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42-1546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建立自动调节下限临床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同步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ETco2),用临界关闭压(CCP)法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观察正常健康志愿者79名正常呼吸和屏气、过度通气时的LLCA,并与正常呼吸测定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呼吸时LLCA为58mmHg±10mmHg(1mmHg=0.133kPa),屏气时明显上升至69mmHg±15mmHg(P<0.05),过度通气明显下降至44mmHg±11mmHg(P<0.05)。与正常呼吸相比,屏气和过度通气时LLCA测定差异的95%CI分别为2.70mmHg和2.18mmHg。屏气和过度通气LLCA变化率均与CCP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6105、-0.5551,均P<0.05),且过度通气LLCA变化率和ETco2的变化率呈“S”型曲线关系。同时,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与LLCA变化率呈正相关(r=0.5841、0.7739,均P<0.05),并呈现“S”型曲线关系。结论利用CCP可精确、无创地测定人类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CO2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相应的升高或降低,其机理和脑血管张力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0例患者的56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56处病变中,脂质斑块为41处(73.2%),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偏心斑块47处(83.9%),向心斑块6处(10.7%),3处仅轻度内膜增生。面积狭窄百分率(58%±14%)。对IVUS示面积狭窄≥50%的37处、<50%的7处(78.6%)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1例患者在IVUS检查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现象,经处理后不良反应立即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出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能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狭窄程度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确定愈痫灵颗粒制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吸湿率、流动性、粒径分布、堆密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愈痫灵颗粒合理的湿法制粒工艺;并根据25℃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吸湿平衡曲线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以5%PVPk30为黏合剂,当混合浸膏粉与黏合剂的重量比为3:10时为其较优的工艺条件,所得颗粒吸湿率小,成型率高,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5%。结论试验优选出的制粒工艺合理可行,成品质量稳定;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为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