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31篇
  免费   6175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耳鼻咽喉   15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233篇
基础医学   612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7447篇
内科学   2001篇
皮肤病学   491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5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32篇
综合类   30527篇
预防医学   6851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8184篇
  173篇
中国医学   81078篇
肿瘤学   316篇
  2024年   1112篇
  2023年   3463篇
  2022年   2585篇
  2021年   3639篇
  2020年   3331篇
  2019年   2967篇
  2018年   1204篇
  2017年   2705篇
  2016年   3162篇
  2015年   3767篇
  2014年   8329篇
  2013年   7002篇
  2012年   9281篇
  2011年   9527篇
  2010年   9009篇
  2009年   7464篇
  2008年   8102篇
  2007年   6220篇
  2006年   5696篇
  2005年   5447篇
  2004年   6016篇
  2003年   5469篇
  2002年   3810篇
  2001年   3366篇
  2000年   2404篇
  1999年   1933篇
  1998年   1796篇
  1997年   1694篇
  1996年   1490篇
  1995年   1360篇
  1994年   1166篇
  1993年   840篇
  1992年   778篇
  1991年   792篇
  1990年   1247篇
  1989年   998篇
  1988年   421篇
  1987年   246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133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8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56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3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术后排气以及胃管拔除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易操作,无不良作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8年6月选取本校2016级针推专升本学生68名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4名,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法,对比2组学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实施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技巧、增强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P<0.05)。结论采取PBL法实施中医急诊学教学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33.
本文旨在介绍吕绍光主任医师辨治胃痛的思路和诊疗特色,强调先辨病后辨证、辨病辨证相结合、治中焦如衡、注重止痛药及甘味药的应用等理念,同时结合福建脾胃名家治疗胃痛经验灵活化裁,总结出治疗胃痛专病专方,寓繁于简,需临证灵活化裁,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其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病性虚实夹杂,术后亦然。万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辨证须注意结合辨病,论治当注重调气和血,谨守病机,内外同调,标本兼治,尤注重人文关怀,收效甚佳。文章主要介绍万华教授从气血辨治乳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并附案二则以明证。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中医医院内一病房就诊的8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经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胸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证候施护、饮食护理、中医特色技术、情志护理、健康指导等。通过中医证候评分对治疗的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肝博士》2015,(2):56-57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肝病专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的挂靠学科、广西政府首批中西医结合肝病特聘专家岗位挂靠学科(中医类唯一的岗位)、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广西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37.
“通”我们通俗将它理解为“可穿过,没有阻碍”。在中医中对“通”字有其独到的见解,“通”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它不仅是一种治法,更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且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通”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中“不通则痛”,后经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理论,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通”理论探讨1例“血癌”中痛症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38.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气道炎症反应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1]。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分类有助于哮喘治疗及判断预后[2]。中医药治疗哮喘有其独特优势,但辨证分型缺乏明确统一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9.
《中国性科学》2019,(10):75-76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医《黄帝内经》中有关"上病下治"的治疗思想和古今中医家在这一治则指导下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的经验,认为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不仅蕴含有现象学的智慧,古今中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而且其治疗的科学原理和现代临床价值还有待于从精神神经内分泌轴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月治疗的86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与艾司唑仑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患者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