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37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9篇
  5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观察D-serine合成相关的丝氨酸消旋酶(SR)在大鼠和癫痫病人海马组织的分布与细胞定位特点。方法:成年和幼龄SD大鼠灌流固定、冰冻切片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石蜡切片,进行SR、SR/NeuN、SR/GFAP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计数分析。结果:在成年和幼龄大鼠海马的CA1-3和齿状回内均分布有大量SR免疫阳性细胞分布,SR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与成年相比,幼龄大鼠海马内SR免疫阳性的神经元数量相似,但SR/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多;SR阳性细胞在癫痫患者海马内也有大量分布,其数量明显多于脑出血患者。结论:SR定位于大鼠和癫痫患者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其数量分布与发育年龄和癫痫疾病状态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提示D-serine的产生可能参与海马的发育和癫痫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vasp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对代谢性疾病具有改善作用。该研究旨在研究vaspin对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泡沫化的影响。方法 100nM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48h后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ox-LDL浓度50μg/ml,48h),vaspin干预组(vaspin终浓度100ng/ml,预孵24h);采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vaspin对THP-1细胞泡沫化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aspin对THP-1细胞中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1-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sferase-1,ACAT-1)、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tte transporterA1,ABCA1)及细胞清道夫受体-A1(scavenger receptor-A1, SR-A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ox-LDL组比较,ox-LDL+vaspin组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明显下降(P<0.05);ox-LDL+vaspin组ACAT-1和S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vaspin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基因的表达。结果 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K15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癌旁组织STK15阳性表达率8.4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阳性表达率24.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STK15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STK15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检测它可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率,对良恶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后处理组,抑制剂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焦油紫染色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延迟性的脑缺血后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升高;阻止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向胞质释放;脑室注射LY294002后,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抑制延迟性后处理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通过诱导胞质内Akt的磷酸化,抑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阻止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氢吗啡酮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氢吗啡酮组(I/R+H组)、缺血-再灌注+PI3K抑制剂组(I/R+W组)、缺血-再灌注+氢吗啡酮+ PI3K抑制剂组(I/R+ H+ W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末端标记法(TUNEL)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Bcl-2、Bax蛋白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Akt表达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P<0.05);与I/R组比较,I/R+H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p-Akt及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 P<0.05);与I/R+H组比较,I/R+H+W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Akt表达和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 P<0.05)。 结论:氢吗啡酮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内抑制剂(vaspin)和内抑素(NES)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生化功能、血管功能、肾功能及血清Vaspin和NES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化功能、血管功能、肾功能及血清vaspin和N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总蛋白、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狭窄率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aspin和NES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升高血清vaspin、NES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肾功能,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序列设计引物,以c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成功克隆了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质粒,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44×103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特性、功能及免疫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胃癌中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研究异常表达的富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中的剪接因子10(SRSF10)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RNA-seq数据,对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从中挑选出SRSF10研究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RSF10敲低的胃癌细胞,同时采用MTS、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方法研究敲低SRSF10后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 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有48个,其中表达上调35个,表达下调13个。挑选表达上调的剪接因子SRSF10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SRSF10敲低后的胃癌细胞与正常胃癌细胞相比增殖减慢,迁移能力降低,划痕愈合能力下降。结论 胃癌患者中存在较多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剪接因子SRSF10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K1细胞和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Kat5组(si-Kat5组)。空白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不转染,阴性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Kat5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Kat5 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PC-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P21、P5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PI3K、磷酸化PI3K (p-PI3K)、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和K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P<0.05)。各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CDK2、P21、P53、cleaved caspase-3、PI3K、p-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i-Kat5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DK2、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2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Kat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沉默Kat5基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