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B超观察针刺胆经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AcusonSe quoia 5 1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4 0MHz ,分别于针刺前后 ,测试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针刺健康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后 ,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生理状态下的胆囊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23.
浅谈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它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治内府奈何”,“取之于合”而提出的。具体内容是“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1 下合穴的位置 下合穴均位于下肢。正如《灵枢·本输》篇:“六府皆出……  相似文献   
24.
王乘虎  石玉生 《河南中医》2014,(7):1401-140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下合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性便秘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88例,中医组给予针刺、推拿足三里、上巨虚及下巨虚三对下合穴治疗,西医组给予莫沙比利、渗透性泻剂福松口服或予开塞露灌肠。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81.9%,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复发率56.8%,中医组复发率25.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下合穴治疗老年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温针灸足三里等下合穴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合穴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及手术中转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中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足三里等下合穴能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可降低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26.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部、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O.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28.
杨岺 《吉林中医药》2006,26(11):50-51
目的:探讨下合穴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古今文献对下合穴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结果:下合穴治疗六腑疾病,特别是急腹症有确切的疗效。结论:针灸治疗急腹症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笔者在2005年6月-2012年6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膀胱、三焦募穴和下合穴相配合治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2岁,平均54岁.均有10年以上的糖尿病史,确诊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0.5~2年.其中尿潴留型24例,尿失禁型8例.  相似文献   
30.
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忠平 《中国针灸》2012,32(11):991-993
目的:验证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6例.针灸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并于中脘、下脘行温和灸;西药组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主要伴随症状评分变化.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6.1%(25/26),优于西药组的69.3%(18/2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会谈时不安症状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针灸组较西药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下合穴为主能有效改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疗效优于利多卡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