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7篇
  免费   1999篇
  国内免费   825篇
耳鼻咽喉   974篇
儿科学   260篇
妇产科学   359篇
基础医学   2494篇
口腔科学   2191篇
临床医学   2663篇
内科学   2107篇
皮肤病学   617篇
神经病学   1067篇
特种医学   25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8833篇
综合类   406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25篇
眼科学   499篇
药学   1530篇
  25篇
中国医学   895篇
肿瘤学   119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839篇
  2021年   1329篇
  2020年   1277篇
  2019年   1106篇
  2018年   1034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031篇
  2015年   974篇
  2014年   1819篇
  2013年   1928篇
  2012年   1589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1649篇
  2009年   1452篇
  2008年   1493篇
  2007年   1530篇
  2006年   1378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1024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450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41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121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83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4篇
  197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完成28例次脑立体定向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立体定向活检术10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定向开放手术12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脑立体定向手术能精确定位,确定最佳手术路径,为颅内多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天然碱性脂 (Stearylamine,SA)脂质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GFP/bFGF)基因于不同时间段豚鼠耳蜗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耳聋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取豚鼠 1 6只 ,分成 4组 ,每组 4只。其中 3只右耳圆窗内注入SA -GFP/bFGF复合物 ,1只同法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第 2、7、1 4、2 1天取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的转导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见双侧耳蜗于术后第 2天开始部分细胞发出绿色荧光 ,第 7天达到高峰 ,支持细胞及内外毛细胞均显荧光 ,细胞轮廓清晰 ;第 1 4天开始减弱 ,第 2 1天消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除血管纹外 ,耳蜗各回Corti器、螺旋韧带、螺旋缘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高浓度的表达产物 ,对照动物呈阴性表达。结论 :SA脂质体介导的GFP/bFGF基因单耳给药双侧耳蜗均有高效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治疗耳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3.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 ,同期施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作为对照 ,分析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情况。结果 :鼻内窥镜组治愈率为96% ,手术时间 ( 35 .5 0± 5 .2 0 ) min,术中出血量 ( 2 3.2 2± 4.2 5 ) ml,疼痛发生率为 1 6% ;传统手术组治愈率为 90 % ,手术时间 ( 4 5 .64± 6.34) min,术中出血量 ( 31 .34± 5 .64) ml,疼痛发生率为 3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鼻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P<0 .0 1 )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P<0 .0 5 ) ,术中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照明好 ,术野清晰 ,直视下手术 ,易剥离粘连处和及时发现粘膜损伤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疼痛轻 ,术后并发症少 ,特别是鼻中隔矫正同期完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歪鼻矫正手术时更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盆腔腹膜移植阴道成型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特制的腹膜推进器行腹腔镜下盆腔腹膜移植阴道成型术。结果 术后成型的阴道上皮化良好,阴道无塌陷,性生活满意。结论 该术式损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和左肝切除术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方法 利用64排cT扫描采集肝内胆管结石的数据集.运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对CT序列图像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得到肝胆三维模型的数据以标准模板库STL格式输出,然后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FreeForm)利用自行开发的虚拟手术器械进行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果 利用MIPS软件进行肝内胆管结石二维的CT图像程序分割速度快、效果满意.将分割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可完成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论 MIPS可以有效、快速地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64排螺旋CT的二维图像数据的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及在FreeForm进行左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为仿真的胆道外科手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7.
Many studies have recently reported o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although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slow compared to laparoscopy in other fields. The indications for the location of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have previously been limited to easily accessible lesions.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in the posterior and superior parts of the liver has been considered difficult due to inadequate exposure, the poor operative field and the difficulty with parenchymal dissection. Flexible endoscopy, high definition imaging and various kinds of equipment for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clinical use. In addition, much experience with this procedure has been accumulated at many centers. Accordingly,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ports o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in difficult locations. At our institu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is no longer a limitation to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However, for safer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the patient positioning and trocar placement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according to the tumor location. The type of resection also may depend on the remaining liver’s functional capacity. We describe here the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for lesions located in the postero-superior segments of the liver.  相似文献   
78.
Two methods of separating human sperm were compared using twenty-two semen samples. The sperm were separated by a swim-up technique or by self-migration on a Percoll gradient followed by medium change. After separation, the sperm obtained were assessed for progressive motility, ATP content, energy charge index ([ATP + 0.5 ADP]/[ATP + ADP + AMP]) and morphology. In general, and especially for semen samples containing less than 20 X 10(6) sperm/ml, separation by Percoll gradient selected sperm that were superior to those separated by the swim-up technique. The relatively high energy charge index (greater than 0.8) showed that the sperm tolerated the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ll. It is suggested that self-migration on a Percoll gradient should prove useful for obtaining sperm of high quality.  相似文献   
79.
血液透析动脉穿刺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脉穿刺技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衷竭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即先在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或最清晰处按一印记,然后进针,对照组用传统的穿刺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所需时间、1次成功率、血流量、针眼处渗血、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所需时间、血流量、针眼处渗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e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图像工作站上用MPR、SSD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40例共45处肩胛骨骨折及7例肩关节脱位;MPR、SSD及MIP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和程度。MPR在显示微小骨折方面较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结论 MPR、SSD及MIP是诊断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对肩胛骨骨折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选择等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