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在心电门控监测下,对2例健康人、5例确诊为冠心的病人进行心脏平扫。再对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进行积分计算、分析,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意义。结果 5例冠心病人的钙化积分分析结果与其临床发病危险性程度相符。钙化积分越高,2根或2根以上的冠状动脉钙化.钙化积分在积分与年龄、性别曲线图中大于或等于50%时,冠状动脉钙化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高危人群普查并预测其发病可能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35例患者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2D及3D重建图象以显示门脉情况。结果:无癌栓10例占30%,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主干、左、右支及肿瘤周围小分支。门静脉主干占7例,约25%,门静脉分支癌栓占17例,其中3例可见病灶区小分支癌栓,40%,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1例,占5%。结论:MSCT成像,可较好的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其类型,对门静脉癌栓检出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并归纳上尿路真菌感染并发梗阻的CT影像学表现,评价上腹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平扫在该类疾患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2009年12月诊治的4例肾盂-输尿管真菌球并发上尿路梗阻患者,男女各2例,均为单侧。术前均行腹部MSCT平扫,具体扫描参数为:120kV,280mA,重建层厚1.25mm,螺距1.375:1,窗宽360HU,窗位60HU。4例患者均通过患侧经皮肾造瘘术(PCN)控制感染,取尽真菌球,解除上尿路梗阻。结果:4例患者腹部CT平扫均提示患肾积水,患肾体积增大,肾周筋膜增厚,脂肪囊模糊,脂肪囊内Ⅱ可见条纹状高密度影。患肾集合系统可见散在高密度影,患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为180~235HU。肾实质内无液性坏死及脓肿形成。4例标本中均发现真菌菌丝且念珠菌培养阳性。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约物相关性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易将上尿路真菌球误诊为上尿路肿瘤性病变或上尿路结石;腹部MSCT平扫简单易行,几乎适用于妊娠外的所有患者,结合CT值的判读可减少误诊。同时,集合系统的三维重建又大大简化了穿刺目标。肾盏的选取,使该类患者能得到最恰当的诊治,减少医源性全身真菌播散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44.
杨义军  翟跃杰  王志芳 《当代医学》2010,16(20):105-10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形状、边界、密度的均匀性、增强效果等形态学征象,总结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腮腺肿瘤的MSCT资料,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MSCT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14/24),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19),MSCT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4/5),MSCT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1/5)。结论腮腺肿瘤在MSCT表现上有其各自特点,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96例。分析血肿的位置、形状、大小、厚度、密度和边缘,并探讨病变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以及诊断的价值和限度。结果:硬膜下血肿多表现为新月形并有明显的占位表现,且根据明显的占位效应可做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大多数急性硬膜外血肿为混杂密度区而不是均一高密度区。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特征为在脑内的位置相对表浅、形状不规则和多发。结论:螺旋CT(MSCT)可清楚显示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能确定其性质、部位、大小、形状和多发性,扫描速度快,诊断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46.
刘灵灵  周聪  汤小星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57-758
目的探讨MS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MSCT表现。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26例,其中14例以静脉期更显著。13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5例伴有远处转移。增强分期准确性达到80%。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对胃癌做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47.
刘灵灵  周聪 《黑龙江医学》2010,34(9):688-689
目的探讨MS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胃癌的MSCT表现。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26例,其中以静脉期更显著14例;13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5例伴有远处转移。增强分期准确性达到80%。结论 MSCT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48.
术前MSCT在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MSCT影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术前MSCT影像学资料,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观察手术前后TNM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同最终病理结果相比,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的敏感度为100%(58/58),准确性为87.9%(51/58),N分期的敏感度为83.7%(36/43),准确性为76.7%(33/43),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4.027,P>0.05),N分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7.356,P>0.05)。结论 术前MSCT可以有效判定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较准确地进行临床TNM分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第二肩关节间隙的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方法并统计其正常范围。方法使用GELigtspeed16层螺旋CT对30~60岁的健康成人男、女各30例,共120个肩关节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MSCT工作站进行VR、MPR、MIP等后处理,然后分别在VR、MPR、MIP等图像上观察、测量肩峰外段前下缘和与之平行的肱骨头切线之间的距离"峰肱距"(h1),肩峰最外端和与之对应的肱骨头结节间沟之间的距离"峰沟距"(h2)。结果 h1、h2在VR和MPR像上测量结果较为接近、MIP像测量结果差异稍大,但h1、h2的95%参考范围无论是VR、MPR像还是MIP像都分别为6.62mm~9.85mm和11.53~17.86mm。结论 h1、h2均能较准确的反应第二肩关节间隙的骨性距离,因MSCT具有VR、MPR、MIP等多种后处理工具,因此,用MSCT测量更具优势且准确性更高,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