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4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458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954篇
口腔科学   422篇
临床医学   1310篇
内科学   781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601篇
特种医学   10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433篇
综合类   25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03篇
眼科学   385篇
药学   861篇
  35篇
中国医学   763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61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1115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987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7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61岁,平均38.6岁。根据Tile分型,B1型8例,B2型16例,B3型5例,C1型7例,C2型3例。B型和部分C1型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C1型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因定。C2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再前方入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湿肺1例,神经牵拉伤1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按Mears术后影像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1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1例。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7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远期疗效好,极大地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72.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2~2003年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固定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9个月,平均11.5个月。24例手术患者中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9例非手术患者中优6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为68.4%;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示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对Neer分型中Ⅰ型和Ⅱ型中部分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而Ⅲ、Ⅳ型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手术中不宜过多使用。  相似文献   
73.
微创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膝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生物学内固定在膝关节内骨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总结近年来根据生物学固定原则,以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O)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共21例.以创伤类型及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病例资料比较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结果.[结果]MIPO组随访10~16个月(平均14.2个月),有2例进行骨移植术,平均手术时间60.0 min,术中失血量45.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0周,3例有5°以上膝内、外翻畸形,HSS功能评分平均86.67分;ORIF组经过12~48个月(平均21.2个月)随访,有18例进行骨移植术,平均手术时间79.5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17.1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2例发生5°以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HSS功能评分平均82.14分.两组均获得骨愈合,没有感染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适的膝关节内骨折病例以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植骨需求和术中失血,在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4.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46岁,平均35岁。按照Riseborough和Radin的分类方法,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25例骨折复位满意,1例复位稍差,无切口感染,1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22例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5个月。尺神经损伤恢复,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7周。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骨折充分,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5.
小切口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1月应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37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72~92岁,平均81.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先将1~2枚克氏针经皮通过大转子打入股骨头上部.另将1枚导针按135°颈干角打入股骨头中央,在导针下做一长约4~5.5 cm纵切口,经导针拧入粗拉力螺纹钉.拔出导针将带套管接骨板沿肌层下插入,并将接骨板的套管套入螺纹钉的尾端.[结果]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60 min.术中平均出血55 ml.术后与术前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明显变化.37例均获11~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轻度髋内翻2例,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旋转畸形.按董纪元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4.6%.[结论]小切口DHS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吴向武  夏永法 《中国骨伤》2007,20(2):129-129
我院于2003-2006年运用三叶草钢板对32例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1例,女11例;年龄25~82岁,平均54·4岁。根据Neer分型[1],其中Ⅳ型3部分11例,4部分4例;Ⅴ型3部分12例,4部分3例;Ⅵ型3部分1例,4部分1例。病程1~10 d,平均4·5 d。损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2治疗方法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沙滩椅”位,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将上臂外展以利切口暴露,以肱二头肌肌间沟作为解剖标记。如有肱骨头脱位应先复位,将钢板根据肱骨外形塑形,精确匹配肱骨近端…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8例中2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其中22例获2年以上随访。疗效评价参照casse‰。评分系统,优良率为65%。结论 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直接影响预后。关节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得到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AO加压空心螺钉术治疗老年人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5年5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有移位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为人工关节置换组,B组为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内固定组)随访12~91个月,平均41.7个月,随访人工关节置换组12~96个月,平均40.3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A组术后优良率达到82.9%;B组内固定组优良率57.1%。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19.5%;B组为42.9%。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和A0加压空心螺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AO加压空心螺钉。  相似文献   
79.
Results are reported on the regioselective C‐deuteriation of a series of enolates derived from the deprotonation of aryl alkyl ketones using dilithiated urea as the pro‐base in the presence of a suitable deuterium donor.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最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