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3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24篇
  4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Yang W  Zhang LC  Wang LF 《针刺研究》2011,36(4):292-295
目的:对承山穴术前埋线实施预镇痛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探索新的痔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将120例实施混合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与药物组,各60例。埋线组取双侧承山穴,术前0.5 h实施穴位埋线,药物组术后口服盐酸曲马多胶囊100 mg。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5、24、48、729、6 h疼痛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24、48、729、6 h测得的疼痛积分,埋线组均小于药物组(P<0.05),且埋线组不良反应、使用其它镇痛药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超前镇痛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该方法副作用少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观察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将145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治愈率97.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愈率94.3%,总有效率9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疗效肯定,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吻合器内痔切闭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吻合器内痔切闭术后并发症:肛门下坠感、尿潴留、排便困难、手术切口疼痛、出血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吻合器内痔切闭术后患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护理干预对减少吻合器内痔切闭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选择环状混合痔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2年间收治1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诊疗资料。结果 180例全部一次性治愈,无复发以及后遗疽。结论 多术式配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治愈率高、无后遗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按国内混合痔暂行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6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观察组采用“外切内注选择缝合”术式,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式,术后均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84例,一次性治愈83例,占98.8%,一例术后水肿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4例,一次性治愈73例(占86.9%),行二次手术(一次手术后水肿形成血栓者4例、桥形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治愈者11例(占13.0%)。结论 两组数据对比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功能及结构受损少,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疗程短。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内痔硬化剂治疗相关性直肠溃疡的内镜特点、演变过程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PENTAX3 83 0FK电子结肠镜对 2 1例内痔硬化剂治疗相关性直肠溃疡进行结肠镜监测、追踪 ,观察其内镜表现特点及演变过程、治疗效果和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病灶均为单发 ,且与硬化剂治疗部位相一致 ,和齿状线相连 ,溃疡边界清楚 ,局部较僵硬 ,隆起型者肠腔不同程度狭窄 ,酷似直肠癌镜下改变 ,但病灶不环腔 ,愈合过程类似消化性溃疡 ,治疗情况下愈合所需时间为 4~ 11个月 ,平均 6个月。结论 内痔硬化剂治疗相关性直肠溃疡有其内镜表现特点 ,须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肠癌等鉴别 ,其愈合所需时间较长 ,通常表现为一种难治性溃疡。  相似文献   
87.
消痔软膏治疗早期内痔7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消痔软膏治疗早期内痔的疗效。方法对738例早期内痔局部使用消痔软膏,2次/d,每次1/2~1支,连用7d,分别观察病例出血、坠胀感、脱出、肛门潮湿和瘙痒等常见症状,与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治疗作对照,观察二组症状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二组症状改善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消痔软膏具有止血快、消肿快等优点,是治疗早期内痔疗效较好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老年痔疮合并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痔疮合并慢性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便秘症状积分、痔核直径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试验结果、CSS得分、痔核直径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PAC-QOL各维度得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愈显率为64.41%(38/59),常规组依次为77.97%(46/59),47.46%(2/59),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老年痔疮合并慢性传输型便秘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可在一定范围内缩小痔核预防痔疮进展,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究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康复情况和肛门功能。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肛门控便、感觉和闭合各项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且患者术后出血量少,排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预防环状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腰麻下行环状混合痔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予耳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耳压、不干预等处理。观察各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排尿情况及其相关症状情况。结果 1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空白组(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3试验组排尿情况积分、小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试验组术后8 h疼痛VAS积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压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可降低环状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