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91.
四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 4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操作难易程度 ,以供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 40只白种猪后足的屈趾深肌腱作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 4组 ,切断肌腱后予以修复并记录操作时间。第 1组为Tang法 ,第 2组为Cruciate法 ,第 3组为Robertson法 ,第 4组为Silfverski old法。测定修复肌腱的 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及肌腱韧度 ,观察缝合断裂方式。 结果Tang法的 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及肌腱韧度最大 ,Cruciate法其次 ,Robertson法与Silfverskiold法相对较小。而在操作时间上 ,Tang和Cruciate最短。 结论 新近使用的Tang法和Cruciate法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操作简便 ;Tang法的 2mm裂隙抗张强度较大 ,较Cruciate法更适应于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自体肌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植入动物关节腔后组织形态学改变,为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5只,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骨膜组、复合体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5只兔。将上述三种植入分别植入兔膝关节腔内。术后3,6,12,16及24周取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测量CT值。结果:对照组呈玻璃样变性,形成片状瘢痕。骨膜组织复合体组均有软骨和骨形成,但后组尤为明显,标本CT值经统计学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匀浆复合体在骨膜、松质骨匀浆诱导下可形成大量肌和软骨,具有较好支撑作用,可用作月骨替供物。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评价V区屈指肌腱修复后的功能并分析影响功能的有关因素. 方法 对2003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52例(163指)腕前区涉及V区屈指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平均32个月,采用三种不同束数的腱缝合法缝合肌腱.测量患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握力、捏力,检查患指指浅屈肌腱(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FDS)独立运动功能,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对V区屈肌腱损伤平面、 缝合方法 、手术者的经验和肌腱损伤复合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访163指中,146指(89.6%)获得优或良的关节活动度,147指涉及FDS损伤中,103指(70.1%)获得独立的FDS运动功能;握力、捏力平均恢复到健侧的2/3,DASH平均11.9分.采用2束Kessler法缝合组、手术者经验级别低组以及复合损伤严重组的术后功能要明显差于各自对应的其他组(P<0.05),损伤不同平面对功能结果 影响不大(P>0.05). 结论 V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良好,缝合方法 、手术者的经验和复合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功能有明显影响;提高手术者的经验可有效改善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12例(15膝)髌骨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为(71.5±5.1)分和(93.2±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9,P=0.004);Lysholm评分为(70.2±6.0)分和(94.4±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6,P=0.013)。结论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是一种治疗髌骨不稳的有效方法,对维持髌骨稳定有重要作用,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骨骼肌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腱性移植物关节内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跟腱制备半腱半肌移植物(SSG)与全腱移植物(TTG),切断其双侧ACL后,一侧采用SSG(SSG侧)、另一侧采用TTG(TTG侧)重建ACL,于术后2、4、8周将造模成功的30只新西兰兔处死(每个时相点10只),于移植物关节内中央部取材制成5μm纵向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组织结构,高倍镜视野下对切片中央部进行细胞计数。结果术后2周,SSG骨骼肌占总面积的10%~40%,骨骼肌变性、萎缩,腱性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规整,内部有少量成纤维细胞;TTG胶原纤维排列规整,内部偶见成纤维细胞。术后4周,SSG内已无大片骨骼肌残留,中央部为致密胶原纤维,排列不规整,可见大量新生成纤维细胞;TTG胶原纤维排列不规整,中央部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SSG为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规整,中央部仍有较多成纤维细胞;TTG亦为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规整,移植物中央部细胞数较少。术后2、4、8周,SSG侧中央部成纤维细胞数均多于TTG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4、16.738、9.613,P〈0.05)。2×3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移植物中央部成纤维细胞计数存在显著差异(F=277.67,P〈0.05);术后不同观察时相点,移植物中央部成纤维细胞计数存在显著差异(F=262.72,P〈0.05);移植物处理方式与观察时相点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69.68,P〈0.05)。结论腱性移植物上残留骨骼肌有利于关节内段移植物内组织细胞的增生,有可能加快移植物的愈合与改建。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介绍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和肩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肌腱“V”形重建喙锁和肩锁韧带,并跟踪随访其疗效.随访包括调查患者总体满意度,观察患肩外形,测量肩关节活动度,摄片评价肩锁关节复位维持情况,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系统评价患肩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了解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3%,所有患者肩关节外形正常,平均前屈上举163.5°、外展上举147.2°,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5.3分、UCLA评分平均32.8分、VAS评分平均0.3分.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重建喙锁和肩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Wide-awake local anesthesia has many advantages. We describe a new method to use wide-awake local anesthesia with more flexibility. A 32-year-old man with a severe right-hand contracture after an iatrogenic tourniquet accident during an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 a partial hand amputation underwent contracture release using external fixation after proximal row carpectomy and subsequent tenolysis. We performed most of the tenolysis procedur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final stage with an 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 of active finger movement and dissect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He regained his grip strength 2.5 years post-injury. General anesthesia is useful to treat a surgical site with extensive hard scars, whereas local anesthesia is useful for adjusting tension in an awake patient. The indication for wide-awake surgery is yet to be established; our method of combining general and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enolysis procedure illustrates the possibilities in expanding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99.
关节镜下骨栓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重建膝前后十字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以自体骨栓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联合重建膝前、后十字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自体骨栓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同期联合重建前、后十字韧带损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31岁,平均23岁;左9例,右6例。取自体绳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并预张力后,在双股肌腱的中间打结嵌入骨栓并缝合固定。股骨隧道采用阶梯联合钻一次成形,呈倒置的瓶颈状。然后定位并建立前、后十字韧带的胫骨隧道。将“T”形的骨栓肌腱结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两组肌腱缝线经胫骨隧道穿出,反复屈伸膝关节20次,在胫骨骨桥上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术后患膝以支具固定在屈曲0°~30°位。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61.5±4.6)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5±3.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膝关节稳定,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栓绳肌腱结嵌入固定联合重建前、后十字韧带的方法为生物固定,避免使用高值耗材和分次手术,降低手术费用,利于术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0.
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植入骨隧道是否会加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界面的愈合。方法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编号,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即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骨组、骨膜包绕肌腱生发层朝向肌腱组、肌腱无骨膜包绕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兔躅长屈肌腱和跟骨建立腱骨固定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组术后3周即有明显的骨膜成骨,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及对照组均无新骨生成。4周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较另外两组显著增多。6周时生发层朝向骨组,新生骨小梁的数量以及与肌腱结合的紧密程度均明显优于生发层朝向肌腱组和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g检验,生发层朝向骨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发层朝向肌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膜包裹肌腱且生发层朝向骨可缩短成骨时间,加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