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5篇
  免费   1756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526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2756篇
口腔科学   370篇
临床医学   4276篇
内科学   1610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5193篇
特种医学   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64篇
综合类   555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499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2121篇
  23篇
中国医学   647篇
肿瘤学   39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1269篇
  2020年   1162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893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1008篇
  2014年   2007篇
  2013年   2219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845篇
  2010年   1598篇
  2009年   1378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1424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203篇
  2004年   1121篇
  2003年   1137篇
  2002年   766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75篇
  1985年   269篇
  1984年   219篇
  1983年   169篇
  1982年   144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121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92.
胫骨延长后骨痂直径与新生骨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延长后骨痂直径与新生骨预后的关系.方法 1996年1月~2001年12月,对68例胫骨延长者测量达所需延长长度时的骨痂直径,计算骨痂直径率(callus diameter ratios,CDR);统计拆除外固定架后2~4周时新生骨发生骨折例数及畸形角度,比较骨折和成角畸形与CDR的关系.结果拆除外固定架前胫骨前屈角度5度以上畸形19例,其中11例发生骨折;拆除外固定架后胫骨出现5度以上畸形6例,其中2例骨折;其余43例胫骨延长骨痂正常愈合.计算CDR值:CDR值小于80% 23例,其中发生新生骨骨折13例,成角畸形5度以上者21例;CDR在81%~85%之间6例,成角畸形5度以上4例;CDR值超过86% 39例,无畸形或新生骨骨折.结论胫骨延长时CDR小于80%时,容易发生新生骨骨折和畸形;CDR大于85%时,无新生骨骨折和畸形发生;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是判断骨痂能否正常愈合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3.
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患者90例,随机选45例(实验组)加用沐舒坦治疗,另45例(对照组)未予沐舒坦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有4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7.8±2.6)d:对照组有35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14.1±3.2)d。实验组肺部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法测定 32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和氧化酶反应的变化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基础和PMA刺激的胞吐作用均明显下降 (P <0 .0 1) ;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和PMA刺激的反应性氧属 (ROS)产生明显增加 ;重症肺炎患者肺部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ROS增加 ,PMA刺激后相似 ;肺炎的严重性与血液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吐作用明显受损 ,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多发骨髓瘤、溶骨性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24 h、3个月两阶段评估患者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尤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最好.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止痛、稳固椎体等效果明显,可以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7.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MED下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彻底解除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324例,按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97例,良14例,差13例,疗效优良率达96.0%,结论MED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98.
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特性及前、后路手术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特性,并评估椎间盘切除植骨术与椎板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完整颈椎及手术后颈椎,在模拟生理状态下进行屈曲及伸展位的应力松弛实验。结果 在恒应变条件下,绘制术前及不同术式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函数及曲线;术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和初始化应力比值G(t)比术前明显增大,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后的G(t)值比椎板切开术大,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恒应变条件下,颈椎具有快速应力松弛敏感性,屈曲位比伸展位大。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都使颈椎的应力松弛能力减弱,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
Why study transport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at the neurovascular interfa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is an immense neurovascular interface. In neurodegenerative, ischemic, and traumatic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he BBB may hinder the delivery of many therapeutic peptides and proteins to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Fortunately, the mistaken dogma that peptides and proteins do not cross the BBB has been correct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by the accumulating evidence that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the periphery exert potent effects in the CNS. Not only can peptides and proteins serve as carriers for selective therapeutic agents, but they themselves may directly cross the BBB after delivery into the bloodstream. Their passage may be mediated by simple diffusion or specific transport, both of which can be affected by interactions in the blood compartment (outside the BBB) and within the endothelial cells (at the BBB level).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delivery strategies focuses on modification of the molecule to be delivere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transport will eventually facilitate regulation of the BBB directly. We review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interactions and discus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cell biology of peptide/protein transport across the BBB.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transport systems at the BBB will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s of peripheral peptides and proteins with the CN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运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为寻找在脊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提供帮助。方法 在经典消减杂交的基础上引进SMART反转录、长距离PCR、磁性分离系统、离心柱色谱等方法建立改良消减杂交技术 ,通过两轮消减杂交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 ,并对文库中的差异基因进行批量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将两轮消减杂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转化大肠杆菌JM10 9以建立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库容量大小为 2× 10 3。从文库中随机挑取 90个克隆进行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 ,得到 4 0个差异基因序列 ,其中 32个已知序列 ,8个新序列。 结论  通过改良消减杂交成功建立了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文库 ,为筛选在大鼠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进一步探讨脊髓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