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分析加味二陈汤对小儿排痰功能障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到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具有排痰功能障碍的患儿108例,并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分为实验组.双数号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即给予羧甲司坦口服液,其中1~3岁患儿每次给予5mL;4~7岁患儿每次给予10mL;8—12岁患儿每次给予15mL;所有患儿都是每天服用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二陈汤,即炙甘草、茯苓、半夏和陈皮等药物,早晚各1次,每天2次实验组的患儿。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70%。两组患儿的效果比较存在差异性(P〈0.01);在治疗时间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二陈汤对小儿排痰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风痰上扰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西医和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80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与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体质辨识护理贝尔氏面瘫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历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治疗组50例辨体质护理,情志、起居与饮食调护,根据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进行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护理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连续护理2疗程,判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观察组98%优于对照组84%(P0.05)。[结论]体质辨识护理贝尔氏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4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西医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及处理并发症。治疗组22例辨证分型:阴虚风动:活血通络、育阴熄风(芍药12g,玄参15g,桃仁12g,桔梗5g,红花9g,麦冬10g,远志12g,生地15g,巴戟天10g,五味子12g,甘草6g);气虚血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黄芪、丹参各15g,桃仁、赤芍各12g,石菖蒲8g,红花9g,当归10g,川芎12g,地龙7g,甘草6g);痰热腑实:通腹泻热、涤痰开窍(丹参25g,厚朴15g,生地10g,瓜蒌15g,桃仁12g,红花9g,胆南星8g,桔梗5g,郁金12g,芒硝8g,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肢体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根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表现,可归属"眩晕"范畴,病位在头,头为"清阳之府"、"中精之府"、"诸阳之会"。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头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居于中焦,连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所以脾胃在本病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是产生清阳之气的源泉,倘若脾胃损伤,则纳运失职,升降失司,不仅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元神之府失养,且痰湿阻于中州,浊气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耳鸣等症。因此,脾胃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从脾胃入手,以补益、健运脾胃及调畅气机升降为主,并针对"风、火、痰、瘀、虚"不同的病理因素,佐以平肝、泻火、祛痰、化瘀、补肾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和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将149例MCI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茴拉西坦口服;治疗组7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两组均用药3个月,判定两组中、西医疗效,西医疗效指数,认知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中医证候评分,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率及相关安全性。结果: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3%,治疗组为8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指数为(4.07±1.34),治疗组为(12.08±2.6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2.2%,治疗组为88.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治疗后治疗组除时间定向能力和实物命名能力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L,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转化率,随访6个月,治疗组3例(4.0%)进展为AD,对照组11例(14.9%)进展为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MCI痰瘀交阻证疗效肯定,安全性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8.
2型糖尿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目前研究表明,高血糖的长期刺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及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诱发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共同的病因,虚、痰、瘀是二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机。对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筛查及干预,减少肿瘤发病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联合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级(中危组)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症状变化。结果:血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9.7%,对照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级(中危组)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无相关性,为冠心病痰浊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积累经验.方法 冠心病(痰浊证)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高低,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每组各40例,同时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痰浊证中医证候积分的增加,baPWV、ABI及IMT呈上升趋势,中分组大于低分组同时低于高分组(P< 0.05或P<0.01).中医证侯积分与baPWV及IMT存在正相关.结论 baPWV、IMT可以作为评估痰浊证程度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