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9篇
  免费   3094篇
  国内免费   1257篇
耳鼻咽喉   172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2106篇
基础医学   3330篇
口腔科学   392篇
临床医学   2566篇
内科学   1082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1359篇
特种医学   8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5588篇
综合类   501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331篇
  25篇
中国医学   1149篇
肿瘤学   4272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1293篇
  2020年   1099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837篇
  2017年   1149篇
  2016年   1234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2230篇
  2013年   1952篇
  2012年   1764篇
  2011年   1964篇
  2010年   1613篇
  2009年   1453篇
  2008年   1326篇
  2007年   1393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078篇
  2004年   878篇
  2003年   816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percutaneous nucleoplasty,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前外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盘中心,然后依次使用椎间盘旋切系统及等离子消融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7例.结果 治疗37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有效率为80.6%;1例等离子刀头断裂,但随访无后遗症.结论 PCD联合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2.
Purpose/Aim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wa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vertebral fusion with allograft versus autograft bone. Materials and Methods: Medline, PubMed, Cochrane, EMBASE,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ntil July 27, 2015 using the keywords: lumbar vertebrae, surgery, spondylolisthesis, bone transplantation, allograft, autograft.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two-arm prospective studies, retrospective studies, and cohort studies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autograft and allograft in patients receiving lumbar spinal fusion. The outcomes were changes of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ain scores from baseline at 1, 2, and 3 years after surgery and fusion rates. Results: Of 154 studies identified in the database searches, five were included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e RCT, one prospective, and three retrospective studies). The mean patient age r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40 to 65 years, and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s.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allografts was 333 and the total that received autografts was 175.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e change of ODI and VAS pain score at 1, 2 and 3 year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allograft and autograft groups (all, p > .05), as were the fusion rates (p > .05). Conclusions: Both allograft and autograft provide acceptable outcomes for spinal fusion.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判断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有无残余癌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宫颈癌行同步性放化疗、结束后再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5例。分别评价常规 T2 WI、DWI 联合 T2 WI 对治疗宫颈癌灶残余的判断情况,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分析 T2 WI 图像、DWI+T2 WI 图像、ADC值用于判断残余灶的准确性。结果2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可见癌残余9例,无癌残余16例。T2 WI 单独阅片、DWI+T2 WI 联合阅片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56.0%和72.0%,敏感性77.8%和66.7%,特异性43.8%和75.0%,联合 DWI 后判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提高(P<0.05),敏感性稍下降。ADC 值在有无残余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I 可以用于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的残余癌灶情况,DWI 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常规 T2 WI 联合 DWI 后可以显著提高特异性及准确性,但仍然存在降低敏感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Ⅳa 期)同步放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42例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并与60例单纯行放疗患者对照比较。结果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为92.8%,其中完全缓解24例(57.1%);患者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76.2% vs 49.3%,P =0.01)。多因素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 =0.016)和淋巴转移(P =0.007)是影响应用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安全有效,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 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 和Ⅱa 期)的 MRI 及 TVCDS 资料,统计分析单独应用 MRI、TVCDS 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结果在肿瘤大小、宫颈间质浸润、阴道浸润、宫旁组织受侵及淋巴结转移5项指标中,MRI 联合 TVCDS 的诊断准确率为88.4%、79.2%、89.4%、97.4%、92.3%,其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 联合TVCDS 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度,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 MRS 与 DWI 序列在颈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 MRI 平扫图像进行分析,根据 T2 WI 上脊髓信号有无改变,分为 A 组———不完全损伤组(T2 WI 信号无异常)63例和 B 组———完全损伤组(T2 WI 高信号)32例,C 组———对照组50例,进行 MRS 及 DWI 检查,分别测量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乳酸(Lac)波峰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 NAA/Cho、NAA/Cr、Cho/Cr、Lac/Cho 值及 ADC 值。结果在 MRS 序列上,B 组较A 组中 NAA/Cho、NAA/Cr 显著减低(P <0.05);B 组与 C 组比 NAA/Cho、NAA/Cr 值降低,Lac/Cho 值升高(P <0.05);A 组与 C组比仅 Lac/Cho 值升高(P <0.05)。在 DWI 上,A 组 ADC 值为(0.79±0.17)×10-3 mm2/s,低于 C 组(0.93±0.15)×10-3 mm2/s (P =0.026);B 组 ADC 值为(1.21±0.20)×10-3 mm2/s,明显高于 C 组(P =0.017);A 组与 B 组比较,前者 ADC 值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3)。结论MRS 可以无创定量测定创区颈髓相关代谢介质的变化,从代谢及分子水平反映颈髓损伤的不同程度;DWI 对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WI 及 MRS 联合成像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CDUS)联合 CT 血管成像(CT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39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检查,23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选取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18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 检查,12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评价2组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情况。比较 CDUS 与 CTA/CE-MRA 对椎动脉形态学检测的差异。结果①在形态学方面:颈性眩晕组中椎动脉狭窄率(46.77%)及变异率(29.03%)均高于对照组椎动脉狭窄率(23.33%)及变异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迂曲发生率(11.29%)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CDUS 显示颈性眩晕组血流下降发生率(66.1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狭窄(86.21%)及变异者(72.22%)血流速度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迂曲(28.57%)及椎动脉正常者(12.50%)。结论应用 CDUS 联合 CTA/CE-MRA,可从责任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评价颈性眩晕的病因,对颈性眩晕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 SAFIRE 重建的双能量 CT 扫描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进行常规 CT 平扫及双能量动脉期扫描,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管电压分别为100 kV 和 Sn140 kV,管电流分别为117 mAs 和109 mAs,图像重建采用 SAFIRE 迭代重建技术,值选3;对照组管电压分别为100 kV 和 Sn140 kV,管电流分别为189 mAs 和165 mAs,1.0 cm,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其余参数均相同。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评分,利用 Kappa 检验比较观察者间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2组患者平均 CT 值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噪声及信噪比(SNR)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 分别为4.705、4.403,P 分别为0.0008、0.0007);2组对比噪声比(CNR)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20)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为(10.801±0.594)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270.317±5.43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为(1.594±0.031)mSv,对照组 CTDIvol 为(18.870±0.356)mGy, DLP 为(464.560±1.577)mGy·cm,ED 为(2.741±0.009)mSv,实验组 ED 较对照组降低约41.8%,且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双能量扫描中,低管电流联合 SAFIRE 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30例、超声组(U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S组)30例。US组采用C4、C6横突阻滞,U组、S组均采用颈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US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U组及S组(P<0.05)。US组麻醉操作时间为(4.5±1.5)min,明显少于U组(6.1±1.2)min及S组(10.8±2.7)min(P<0.05)。US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0.6±1.5)min,明显少于U组(15.6±1.3)min及S组(18.0±1.6)min(P<0.05)。US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20±115)min,明显多于S组(508±101)min(P<0.05);与U组(715±11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5);与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