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75篇
  免费   131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156篇
基础医学   775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21044篇
内科学   1123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09篇
特种医学   343篇
外科学   743篇
综合类   710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623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3821篇
  104篇
中国医学   1584篇
肿瘤学   2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1291篇
  2021年   1308篇
  2020年   1810篇
  2019年   1093篇
  2018年   874篇
  2017年   1098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381篇
  2014年   4224篇
  2013年   3169篇
  2012年   4229篇
  2011年   4406篇
  2010年   4016篇
  2009年   2428篇
  2008年   1821篇
  2007年   2020篇
  2006年   1638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弹性绷带在乳腺癌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弹性绷带在乳腺癌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4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弹性绷带包扎为实验组 ,4 5例用普通宽绷带包扎为对照组。然后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应用弹性绷带包扎 ,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切口愈合 ,使患者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42.
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实行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以提高急诊护理急救服务质量。方法对急诊33 700例急症病人采用热情接诊、主动护送(护送病人检查和转入病区)、细心观察、真实记录、送走道别等服务措施。结果共紧急护送急症患者33 700例(100%);在护送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者117例(0.35%),经急救处理全部脱险;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采用“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可减少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肺泡征募(ARS)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OLV)时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开胸后行OLV。观察组ARS于开胸后15min进行。记录动脉血压、HR和SpO2,并在侧卧后双肺通气(TLV)15min、OLV15min、OLV4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以简化肺内分流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TLV15min和OLV15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pO2、SaO2、PaO2、Qs/Qt和PaC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LV40minARS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显著增加(P<0.05),Qs/Qt明显降低(P<0.05)。结论ARS通气方式在麻醉状态下OLV时可改善肺内氧合,降低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44.
双柏散熏洗与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柏散熏洗与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局部症状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用双柏散熏洗联合用药 ,对照组用双柏散外敷联合用药。结果 :观察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局部症状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 5 % (P <0 0 5 )。结论 :双柏散熏洗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 ,减轻局部症状等作用 ,且护理操作简便易于观察  相似文献   
45.
护理工作中院内感染相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提出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相关问题与对策。方法 :通过监测 ,找出护理工作引起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建立严格的控制感染的管理制度 ,层层落实把关 ,主动和独立地判断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 :在感染管理工作中严格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 ,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护理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6.
"立交桥"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三妹  兰赛玉 《护理研究》2002,16(6):362-363
为探讨中等卫生学校毕业就读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即“立交桥”高职)的培养模式,在坚持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及职业特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临床实践等方面的改革,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47.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包家明  周一汝 《护理研究》2002,16(7):374-375
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会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中药大陷胸汤高位保留灌肠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EHF急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陷胸汤高位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x^2=4.630)。结论 大陷胸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EHF急性肾衰疗效显著,且简便、安全、经济、病人乐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血液透析动脉穿刺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脉穿刺技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衷竭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即先在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或最清晰处按一印记,然后进针,对照组用传统的穿刺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所需时间、1次成功率、血流量、针眼处渗血、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所需时间、血流量、针眼处渗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small proteins and the semisynthesis of larger ones. The essential synthetic intermediates, which are C‐terminal peptide thioesters, cannot survive the repetitive piperidine deprotection steps of Nα‐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 (Fmoc) chemistry. Therefore, peptide scientists who prefer to not use Nαt‐butyloxycarbonyl (Boc) chemistry need to adopt more esoteric 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order to integrate ligation approaches with Fmoc chemistry. In the present work, side‐chain and backbone anchor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used to prepare the required suitably (partially) protected and/or activated peptide intermediates spanning the length of bovine pancreatic trypsin inhibitor (BPTI). Three separat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critical N‐terminal cysteine residue have been developed: (i) incorporation of Nα‐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S‐(N‐methyl‐N‐phenylcarbamoyl)sulfenylcysteine [Fmoc‐Cys(Snm)‐OH], allowing creation of an otherwise fully protected resin‐bound intermediate with N‐terminal free Cys; (ii) incorporation of Nα‐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S‐triphenylmethylcysteine [Fmoc‐Cys(Trt)‐OH], generating a stable Fmoc‐Cys(H)‐peptide upon acidolytic cleavage; and (iii) incorporation of Nαt‐butyloxycarbonyl‐S‐fluorenylmethylcysteine [Boc‐Cys(Fm)‐OH], generating a stable H‐Cys(Fm)‐peptide upon cleavage. In separate stages of these strategies, thioesters are established at the C‐termini by selective deprotection and coupling steps carried out while peptides remain bound to the supports. Pilot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s were pursued directly on‐resin, as well as in solution after cleavage/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