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刀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针刺对PONV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目的 概述PONV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以及针刺内关穴(PC6)和足三里穴(ST36)对PONV防治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针刺PC6和ST36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趋向 针刺PC6和ST36对PONV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生理干扰小、无创、安全,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PONV的防治.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与观察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对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及综合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Ⅰ组为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Ⅱ组为芬氟合剂肌肉注射,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3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镇痛效果(VAS 评分)及综合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中 BP 降低、HR 减慢,与术前及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术中 VAS 评分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术中不良反应Ⅲ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能显著提高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减少或避免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提高人工流产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单纯电针刺激内关、合谷穴和电针刺激内关、合谷穴与静脉注射托烷司琼联合应用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80例妇科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在全麻诱导后,A组患者针刺内关与合谷穴,连接电子针疗仪持续治疗30min。B组患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C组在A组操作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即联合应用两种方法。结果三组患者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40,P<0.01)。与A组相比,C组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6,P<0.05)。与B组相比,C组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合谷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对PONV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注射托烷司琼或单纯电针刺激内关、合谷。  相似文献   
4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针灸治疗房颤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8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0年11月针灸治疗房颤的全部随机对...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4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65例,年龄18~40岁,BMI 19~35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1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电刺激组(n=34)和对照组(n=31).电刺激组在内关穴进行电刺激,频率为50 Hz,电刺激3...  相似文献   
47.
指针内关穴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指针内关穴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指针内关穴治疗组(B组)、针刺内关穴治疗组(C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A组),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舒降之)心绞痛发作时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指针内关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用拇指指针双侧内关穴。针刺内关穴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上应用针刺双侧内关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随访其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B组(87.5%)和C组(90.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病情稳定。结论:指针内关穴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可靠,病情稳定,简单易学,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内关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明确内关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进而揭示穴位注射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防治冠心病提供新途径。方法本研究以SD大鼠为受试对象,心肌缺血前给予穴位注射预处理14d,然后通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10。结果①促炎因子IL-6在大鼠心肌缺血后表达增多,内关组、曲池组及药物对照组预处理后均可以降低其表达,内关组的这一作用明显优于曲池组及药物对照组;②抗炎因子IL-10在心肌缺血后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内关组、药物对照组及曲池组预处理后可以升高其含量,内关组的这一作用明显优于曲池组及药物对照组;③内关组、药物对照组和曲池组的IL-6/IL-1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关组IL-6/IL-10与曲池组和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池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内关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可以升高血清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这可能是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血流量的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9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下的针刺干预,以大鼠梗塞侧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内关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脑血流量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3次/s,60s。结论:内关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内关穴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生脉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