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7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耳鼻咽喉   527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992篇
口腔科学   515篇
临床医学   1288篇
内科学   983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1554篇
特种医学   325篇
外科学   3648篇
综合类   1940篇
预防医学   833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1054篇
  8篇
中国医学   629篇
肿瘤学   47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1169篇
  2013年   1123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911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整体护理改善护患关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广霞 《天津护理》1998,6(4):160-161
整体护理的实施,重塑了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接触。护士能够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积极主动地解决病人的问题,挖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潜力,加深了护患交流,使护患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2.
胸骨径路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如恒  王敏生 《上海医学》1993,16(8):446-449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56.
图表比较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表比较教学法作为微生物学教学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本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反映各知识层面的内在联系,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7.
Researchers usually employ orthogonal arrays or D-optimal designs with little or no attribute overlap in stated-choice surveys. The challenge is to balance statistical efficiency and respondent burden to minimize the overall error in the survey responses.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simplifying the choice task, by using a design with more overlap, provides advantages over standard minimum-overlap methods. We administered two designs for eliciting HIV test preferences to split samples. Surveys were undertaken at four HIV testing locations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two treatments, and gains in statistical efficiency in the minimal-overlap version more than compensated for possible imprecision from increased measurement error.  相似文献   
58.
应重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l大l其解剖部位特殊.涉及美观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冈此对患者机体和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早期(Ⅰ、Ⅱ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无论采用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一区域晚期(Ⅲ、Ⅳ期)。由于受到局部解剖和维持功能的限制,单纯通过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和改进现有手术技术,除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外,已无法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9.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60.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