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广西南宁市世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南宁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5年)中期执行的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的中期评估调查表,收集南宁市2002—2005年8个项目单位常规监测等相关资料,汇总分析。结果南宁市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4年来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42358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6067例,其中涂阳病人6012例,涂阳病人登记率从2002年的11.51/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7.03/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从2002年的76.7%提高到2005年的92.4%。结论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了南宁市结核病控制中期目标,初步建立了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2.
总结了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中期成效,重点分析临床效率、临床新技术、诊疗规范、科研和成果、学科梯队和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并思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在不同治疗条件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将41例新生儿溶血病分两组,研究组(22例)以白蛋白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9例)以蓝光照射加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儿均建立随访登记卡,出院后3年对全部病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 研究组有20例表现波形正常,仅有2例表现IL,HL波延长,异常率为9.1%,而对照组有11例表现波形正常,5例ABR重度异常(ABR波缺失),3例ABR轻度异常(IL,PIL波延长),总异常率为4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及早应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可有效干预间接胆红素对脑细胞的损伤,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时间调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分组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本科收治的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66例分为2组,即时辰组36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均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时辰组采用电子化疗全自动注药泵静脉输入给药,常规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两组均采用同步顺铂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CTC3.0标准评价远期不良反应。结果 时辰组和常规组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1%和93.3%,3年的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3.3%和93.3%,3年的无复发生存(RFS)分别为88.5%和93.3%,3年的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分别为94.1%和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组口干及听力下降较常规组有降低趋势。时辰组CD3+、CD3+CD4+、CD3+CD4+CD8+、CD4+/CD8+较常规组有升高趋势。结论 时间调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相比,两组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有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趋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一般的临床随访资料构建Markov模型,预测各观察点的生存人数和死亡人数。方法:将患者在各观察点的状态表示为生存,死亡失访三类,作为一类特殊的纵向观察分类数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未知参数。结果;提出了随访资料的Markov模型,并结合实例,给出状态间的转移概率,以及各观察点生存人数,死亡人数的预测值。结论:采用Markov模型对临床随访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可作为寿命表等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1 ~ 73岁,平均(53.4±10.8)岁;融合组(n=21),非融合组(n=20),“融合+非融合”组(n=24)。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根据术前及各随访时间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3组病例术前及随访时间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手术及邻近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情况。结果 经72 ~ 84个月,平均(72.0±8.6)个月随访。3组组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改善率,融合组为66.4%、76.7%,非融合组为84.4%、72.4%,“融合+非融合”组为70.8%、77.8%;邻近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指数: 3组组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指数: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非融合及“非融合+融合”术治疗,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对退变的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Forty two of 63 cases of bilateral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are surveyed in which the so-called Ashley Natural-Y polyurethane-covered prosthesis was used. The cases were evaluated 15–17 years after the primary operation. These cases were compared with breasts augmented with other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capsular contracture. The extreme difficulty of removing these implants becaus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olyurethane cover leads the author to conclude that any further use of these implants is unjustifiable.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肩肢体疼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钛网等内固定情况,测量C2~C7颈椎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72个月,平均52.7±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1.6±0.6分,低于术前的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6.1±4.2分,高于术前的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椎体高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27例患者共出现19例次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一过性吞咽困难2例,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邻近节段退变6例,钛网下沉2例,内固定松动、移位2例,螺钉断裂1例。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方受压为主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有效恢复颈椎高度和维持颈椎曲度,其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mid-term outcomes of exercis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FAIS).DesignFollow-up study.SettingClinical setting.ParticipantsTwenty-six patients with FAIS who completed a 12-week semi-standardized, progressive exercise therapy program.Main outcome measuresAt a mid-term follow-up of 4.6 years, therapy outcome was assessed using (i) the Global Treatment Outcome questionnaire for hip pain, (ii) the Hip Outcome Score (HOS) for hip pain and functio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Sport and (iii) the Hip Sports Activity Scale (HSAS) for sport activity level. Mid-term outcomes were compared to pre-symptomatic, pre-therapy, as well as to short-term follow ups (18 weeks).ResultsIn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exercise program and did not undergo hip surgery (N = 19), mid-term HOS ADL and HOS Sport (P = 0.002) were higher than pre-therapy, and comparable to the 18-week follow-up. Mid-term HSAS was lower than the pre-symptomatic status (P = 0.022), but comparable to the 18-week follow-up.ConclusionAt a mid-term follow-up of 4.6 years, FAIS patients with no subsequent hip surgery maintained the good exercise therapy outcomes and the level of sport activity achieved at short term.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8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例。置换术后1~67个月发生感染。感染根据Segawa分型标准:2型1例,3型2例,4型9例。Harris评分为(36.7±6.1)分。9例C反应蛋白增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细菌培养提示阳性8例,阴性4例。一期清创术取出假体、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或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占位,术后抗感染治疗;3~10个月后行二期翻修术。结果 1例一期清创术后感染未控制,再次清创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治疗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5.4年。随访期间患者无感染复发及关节脱位。末次随访时,2例髋关节活动时有隐痛,3例有轻度跛行;Harris评分为(81.6±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6,P=0.000);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植骨处愈合。结论 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控制率高,可获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