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44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644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3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5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运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的护理方法对中风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手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Ⅰ级且≤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选用穴位按摩十宣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B组予穴位按摩十宣穴治疗,C组予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手运动功能评定(Fugl-Maeyer Assessment,FMA中的手、腕功能的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定结果、手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A组疗效更优于B、C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十宣穴联合中药熏蒸在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增强患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需间断胃管喂养的早产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予以全身抚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记录两组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结果治疗7天后,喂养不耐受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为76.1%(35/46),对照组为43.5%(2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P<0.05);治疗组的开奶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开奶量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9、4.82、4.11,均P<0.05)。治疗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头围增长幅度以及14天时体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16、3.65、5.04,均P<0.05)。结论全身抚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Background:The objective of this meta-analysis was to summarize and identify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rom studies to estim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cupoint sticking combined with massage (ASM)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nd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evidence on which to base thei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Methods:This review will include all studies comparing clinical efficacy of ASM in the treatment of FD. The search strategy will be performed in 10 databases. We will not establish any limitations to language and publication status, published from inception to the August 2020. Two reviewers will screen, select studies, extract data, and assess quality independently. Outcome is alleviation of global dyspeptic symptoms, alleviation of individual dyspeptic symptoms, quality-of-life improvement, and safety.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including the risk of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ill be evaluated. We will carry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Results:This study will summarize current evidenc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M in the treatment of FD.Conclus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helpful evidence for the clinician, and will promote further studies, as well as studying the value of ASM.Registration number:INPLASY2020110072 (DOI number: 10.37766/inplasy2020.11.0072).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实施产妇乳房康抚新技术,缩短产后初始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按分娩顺序将5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220例;对照组常规促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分娩18h后进行乳房康抚,1次/d,连续2d.出院当天观察两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18h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康抚能缩短初始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与效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我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观察组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运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临床症候的改善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干预后患者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临床症候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六步法乳房按摩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启动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产科符合入组条件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3)。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六步法乳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1周泌乳量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产后1周内泌乳量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总体乳房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步法乳房按摩能加快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的启动,有效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疼痛程度,提高泌乳量,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