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7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410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190篇
口腔科学   455篇
临床医学   820篇
内科学   1017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2007篇
特种医学   3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77篇
综合类   12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5112篇
  1篇
中国医学   800篇
肿瘤学   204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1320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74篇
  1985年   209篇
  1984年   200篇
  1983年   143篇
  1982年   193篇
  1981年   172篇
  1980年   142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100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72篇
  1975年   47篇
  1973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ODS C18色谱柱(5μm,4.6mm×150 mm)以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00±0.05)-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 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为225nm。以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装置,以磷酸盐缓冲液(pH7.4)500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1h、4h与8h取样测定。结果当格列吡嗪在溶出介质中,在3.91~39.08μg/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r=1)。结论方法结果准确,不受制剂中辅料的干扰,适用于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测定。  相似文献   
992.
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罗通定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和不同释放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结果罗通定在281nm处有最大吸收,在5~25μg/ml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43X 0.0378,r=0.9999。罗通定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理想符合Higuchi方程:Mt/M∞=0.3933t1/2-0.2274,r=0.99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制阿比多尔双层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两种不同处方作湿法制粒、压制双层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比多尔的释放度。结果阿比多尔双层缓释片的释药曲线用Higuchi方程或Peppas方程拟合,可维持121、持续释放。结论研制的阿比多尔双层缓释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4.
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片并建立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以单硬脂酸甘油酯、Eudragit L100-55为主要缓释材料,考察其用量及滑石粉用量对缓释片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并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释放度测定方法,建立了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结果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片在24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制备工艺及释放度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结论该氢溴酸加兰他敏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更好的方法,研究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药物加体外射频治疗)和对照组45例(单用药物),试验组用甲硝唑配伍a-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接着用体外射频治疗仪照射下腹30min,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对照组用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为75.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只有25·5%。结论: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无损伤,局部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6.
探讨了土壤中水分对壳聚糖包膜尿素(CCU)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CU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养分释放率与包膜内水蒸气压差呈线性关系;介质离子浓度对养分释放有很大的影响,在盐类饱和溶液中,最大释放率达不到100%。CCU的养分释放是单个颗粒在不同时间内释放养分的累积行为,单个颗粒不能提供满足要求的持续的养分释放。CCU养分释放速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对CCU养分释放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养分释放不能简单地用饱和水分条件下的模型来预测。CCU在干旱的土壤中表现出优于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997.
吴文捷  张振平  杨晖  钱益勇  王晓黎 《眼科》2005,14(3):179-18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微爆破模式对前房能量释放与超声时间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1例(226眼),随机分为微爆破组105例(113眼)与常规连续超声组106例(113眼)。方法两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微爆破模式组爆破幅度为30ms,负压为220mmHg,超声能量为60%;连续超声模式组负压为210mmHg,最大超声能量为60%。主要指标术中有效超声能量、超声时间,术后第1天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结果微爆破组和连续超声组,核硬度Ⅰ~Ⅲ级时,术中有效超声能量分别为(3.52±1.58)%,(17.10±7.77)%;超声时间分别为(0.17±0.29)分,(0.99±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的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5眼(79.8%),62眼(65.3%)。核硬度IV~V级时,术中有效超声能量分别为(3.95±1.22)%,(17.33±8.06)%;超声时间分别为(0.25±0.28)分,(1.35±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的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9眼(47.4%),7眼(38.9%)。所有术眼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微爆破组均较连续超声组轻微。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运用微爆破模式,对乳化吸除Ⅰ~Ⅲ级核具有优势;对于IV~V级核,联合拦截劈核技术,也能明显减少前房内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比较。方法以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 100 r·min-1,在预定时间取样,HPLC测定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给Beagle犬交叉服用单剂量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CDSR)和普通缓释片(CSR),定时抽取血样,采用柱前衍生-固相萃取-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卡托普利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结果迟释型缓释片在体外释放3 h开始起释,5 h时累积释放率仅10%,而普通缓释片1 h即释放20%。Beagle犬服用迟释型缓释片后2 h内血浆中未检测到药物,3~5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而普通缓释片服用 0.5 h后血浆中即可检测到药物,1~3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结论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采用熔融法制备酮洛芬缓释微丸。方法选用聚乙二醇、硬脂酸为固体黏合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淀粉为填充剂,制备酮洛芬缓释微丸。通过相似因子法对体外溶出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选择适宜的搅拌速度、温度和处方中硬脂酸、聚乙二醇、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等,可得到体外具有较为理想的释药行为的酮洛芬缓释微丸。结论用两种黏合剂制备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均可达到10 h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淀粉微凝胶对阿司匹林片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采用释放度测定第一法,分别考察不同条件下阿司匹林淀粉微凝胶片的释放度。结果随着微凝胶含量的增加,阿司匹林片的释药速率逐渐下降,相应的释药模型分别为:双指数双相动力学y=100-94.66e-0.601t-7.24e-0.0075ty=100-67.7e-0.355t-3205e-0.103t,单指数宏观单相动力学y=100-101e-0.157t,骨架溶蚀动力学y=8.6t0.894;随温度和pH值升高,释药速率显著性提高。结论增大微凝胶含量可改变阿司匹林片的释药规律,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淀粉微凝胶片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可实现对人体的温度、化学环境等异常变动自动感知、自动释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