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19篇
  免费   2498篇
  国内免费   685篇
耳鼻咽喉   245篇
儿科学   1009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3962篇
口腔科学   1423篇
临床医学   2587篇
内科学   2569篇
皮肤病学   5690篇
神经病学   847篇
特种医学   1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179篇
综合类   3783篇
预防医学   1222篇
眼科学   392篇
药学   2185篇
  25篇
中国医学   783篇
肿瘤学   99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704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1199篇
  2020年   1384篇
  2019年   1092篇
  2018年   1075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1096篇
  2015年   1022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2296篇
  2012年   1593篇
  2011年   1868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491篇
  2008年   1481篇
  2007年   1597篇
  2006年   1400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136篇
  2003年   973篇
  2002年   861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593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52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方法取SD大鼠75只,在股骨中下段切断腓神经,将近断端逆转90度包埋于肌肉中.随机分为5组.A组:将截取的左颈总动脉套接于右侧正常胫神经侧方与腓总神经远端2 mm距离之间,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不予切除;B组:在胫神经套接部外膜开窗1.0 mm;C组:腓总神经切断14天后再予动脉套接,余同B组;D组:同B组,且于动脉套接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 NGF)1 ml;E组: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缝合形式直接缝合于胫神经的一侧,外膜开窗1.0 mm.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和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结果 4周时C、D及E组周边区域有神经纤维轴突和髓鞘再生,A组则无神经纤维生长; 8周时C、D及E组再生神经纤维较B组多,E组神经纤维较C、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周时C、D及E组神经纤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有较丰富的神经再生,与神经端侧直接吻合的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端侧2 mm距离动脉套接可作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应用刃厚皮片联合微型真皮下血管网全厚皮片修复截瘫褥疮。方法:对6例截瘫褥疮,增强全身支持治疗,彻底清除褥疮的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后,采用刃厚皮片联合微型真皮下血管网全厚皮片修复.结果:5例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愈合较快,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为进一步皮瓣修复奠定了基础,是修复难治性截瘫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优缺点等。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足左、右各10只,经灌注、解剖、测量,了解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相关血管、神经的外径。临床应用17例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了解皮瓣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灌注剂可达整个第2足趾及相邻趾蹼,测得第2足趾跖趾关节处腓侧固有动脉、趾背静脉分别为(1.0±0.2)mm、(0.9±0.2)mm;临床应用17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足部均无感染。经半年以上随访,被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接近正常,供足无疼痛和植皮破溃现象发生。结论第2足趾腓侧皮瓣血供可靠,口径适于吻合,质地好,适于手指皮肤确实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介绍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第二、第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分别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5.0cm。结果:10例筋膜瓣移位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第二、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植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皮肤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个)皮肤扩张器埋置和50例(个)皮肤扩张器取出及15例自身对照的病例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术中贴敷于渗血创面,术后观察其吸收、止血效果。结果:术中渗血于2~10min内停止,病例组中无血肿发生,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在皮肤扩张术中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06.
强脉冲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7.
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报道应用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8月,根据受区皮肤缺损的面积及形状,在供区设计斜形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2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治疗、护理容易,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是手外科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性,为其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表皮、真皮及两者的连接结构基底膜。结果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活跃,分层分化良好,厚约150μm,真皮层细胞生长正常,排列有序。PAS染色示真表皮间有均匀红染的条带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层黏蛋白反应阳性,在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间大量桥粒,基底层内侧较多半桥粒,与机体皮肤结构相似。结论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组织结构良好,符合新型皮肤替代物在治疗皮肤缺损时的组织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9.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心内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心内矫正术治疗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CAVSD-TOF)的经验. 方法从1985年1月至2002年5月,共行CAVSD-TOF心内矫正术12例,年龄6~16岁(11.1±2.8岁),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前7例采用三片法补片,后5例用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用跨瓣补片加宽.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前7例死亡3例,后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灌注肺1例.长期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3.5年,无任何症状,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 结论 CAVSD-TOF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常规间断缝合左侧房室瓣裂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为规范各类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根据凹陷部位支撑组织的异常或被覆组织的异常情况。临床上将凹陷畸形分为三型:Ⅰ型为骨性凹陷畸形,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性局部骨组织缺损、错位或塌陷;Ⅱ型为软组织凹陷畸形。包括局部软组织萎缩、缺损或黏连;Ⅲ型为复合性凹陷畸形。骨与软组织同时存在萎缩、缺损或较严重的塌陷。并依照此分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肌皮瓣或带蒂肌皮瓣填充法。局部组织瓣填充法。带蒂组织瓣加医用材料混合填充法,游离脂肪颗粒填充法。HA人工骨填充法。硅胶假体填充法。有机玻璃填充法,奥美定填充法。复杂凹陷畸形的综合治疗整复方法。为216例患者修复颜面凹陷畸形。结果随访216例患者6个月至5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外观效果满意。结论此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分型简单、合理。便于临床对颜面凹陷畸形的整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