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Melorheostosis is a rare chronic bone disease, etiology of which remains unclear. It mostly affects lower limbs and clinical features vary in each case. Radiographs show characteristic "candle wax pattern" of hyperostosis. Herein we report four cases of upper limb affection with their symptoms, radiographic findings and treatment. First case presented with gradually progressive swelling in forearm which was initially misdiagnosed as filariasis. Plain radiograph eventually demonstrated melorheostosis of ulna. Second patient had deformity of index finger and pain in hand which was diagnosed on radiograph of hand. Third case presented with progressive flexion deformity of ring and little finger. Fourth patient had ulnar involvement which was an incidental diagnosis. First three patients were managed with bisphosphonates following which there w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ain and fourth case was kept on follow-up as he was asymptomatic.  相似文献   
32.
微型外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手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1月,应用Orthofix装置以外固定法治疗25例30处掌、指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14例19处,指骨骨折11例(近节指骨6例,中节指骨5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10例。横行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3例,关节内骨折4例。手术方法是首先在靠近关节处打入第一枚固定针。根据骨折位置、骨长度选择标准型或“L”型针管夹,将其套在第一枚针上。针管夹和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10mm。然后,根据骨块的大小,以平行孔或相聚孔的方式打入第二枚固定针。根据骨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杆并安放第二套针管夹。然后,松开球形关节和其中一枚针管夹,试行复位,位置满意后,拧紧所有固定螺栓。对于关节内骨折,术后2周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对于关节外骨折,术后次日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24例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用TAM法评价术后手指活动度,关节外组优良率95.2%,关节内组优良率75%。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针道感染3例,钢针折断1例。结论: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手部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疗效肯定。其对于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最佳,治疗粉碎性及关节内复杂骨折也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3.
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以指总动脉作为邻、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供血通道,在患指近侧指间关节近侧平面为旋转点,设计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翻转,修复10例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将皮瓣上的感觉神经与患指远端指神经缝合。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手指外观饱满,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似,皮瓣质软,两点分辨觉为4mm。供区手指功能无影响。结论 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覆盖,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一次修复多个手指电烧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创面进行清创后,分别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或以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一次修复2~3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屈肌腱、血管、神经缺损的病例,以携带的趾长伸肌腱重建肌腱缺损,以足背动脉的分支血管桥接指动脉,以携带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同时重建手指远端的感觉。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创口一期愈合,供足植皮部分坏死2例,1例经局部换药3周后愈合,1例肌腱外露行内踝上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术后经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级,5例手指屈伸活动恢复正常,2例手指屈伸轻微受限。结论足背分叶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多指电烧伤组织缺损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观察钩刀(钩形针刀)松解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门诊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Ⅱ、Ⅲ期患者60例,其中女44例,男16例;年龄34~69岁,平均56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3个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钩刀松解法,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患指的活动痛、压痛、牵拉痛、屈指抗阻力痛情况,疼痛程度采用11点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量化。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指活动痛、压痛、牵拉痛、屈指抗阻力痛的改善好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钩刀松解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末节和指尖40例(46指)采用静脉动脉化行断指再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的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39例成活,1例坏死;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优2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达90.0%。结论静脉动脉化是一种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手指末节进行再植可行的治疗方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术后积极的系统锻炼能改善再植手指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促进神经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PDLLA可吸收螺钉在断指再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作为髓内钉对9例断指再植进行治疗,其中4例为中节指骨处离断,5例为近节指骨处离断.术后3~4周拆除石膏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所有再植断指均存活,无骨折再移位或松动,术后6~8周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6~28个月,平均12.6个月.9例患指均无伤口肿胀、渗出或感染,断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PDLLA可吸收螺钉能有效地固定断指骨折,并在术后3~4周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手指末节外伤的修复特别是感觉的恢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只成人新鲜手标本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测量手指末节区域内神经与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及二者的位置关系。结果指掌侧固有神经多在末节指动脉弓起始处跨过指动脉行向指腹及侧背部,主干分两支,在半月线平面的横径分别为0.8—1.2mm和0.9~1.4mm。左右分支间相互交叉分布,其分支比伴行的动脉低且稍细。结论指神经多在末节指骨底分支到指腹、指尖和指背,末节断指再植神经、血管吻合的适宜解剖区为远侧指间关节至指甲中173区。  相似文献   
40.
李红波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7-798
目的观察十宣刺血对脑卒中患者手指集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后不能完成手指集团运动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十宣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八邪穴治疗。两组治疗后采用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2-6级判断标准"评定患指集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星期后,两组手指集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宣刺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指集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