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端微血管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高血压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Flow成像技术观察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手无名指末节指腹动脉和甲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与3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与彩色及能量多普勒相比,E-Flow能更清晰地显示指端微血管的分布及走行,且随着病程的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腹动脉、甲床动脉PSV、EDV的测量值均减低(P<0.05),RI则升高(P<0.05).结论 指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作为衡量原发性高血压外周阻力变化的指标.E-Flow成像技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对指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节段性第二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急诊修复拇、手指中段部分或完全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6年6月-2008年6月,对2例手指中段完全缺损和10例拇、手指中段部分缺损急诊采用带近趾间关节的节段性第二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并桥接再植远节手指.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经1~5年的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1例.结论 节段性第二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是急诊修复拇、手指中段部分或完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Trigger finger is a common disease particularly in the middle aged women. A very rare case in which an adult man had 10 trigger fingers was experienced. He was treated with local steroid injections in both thumbs, but trigger finger disease has been aggravated in every digit of both hands. We performed an early operative treatmen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 could perform his work without discomfort in his hands and showed normal range of motion in all fing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6.5 cm ×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6例移植的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血供和回流良好.4例获得1 ~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较好,皮瓣厚度略显臃肿;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移植,可收到覆盖创面和改善或重建血供的双重功效,为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Paksima N  Besh BR 《Hand Clinics》2012,28(1):81-86
Contractures of the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ingers disrupt the delicate and complex balance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uscles, which allows the hand to be so versatile and functional. The loss of muscle function primarily affects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s but also may affect 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The resulting clinical picture is often termed, intrinsic contracture or intrinsic-plus hand. Disrup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uscles has many causes and may be secondary to changes within the intrinsic musculature or the tendon unit. This article reviews diagnosis, etiology, and 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insic contractures of the fingers.  相似文献   
16.
钮扣状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矫正钮扣状畸形的新方法。作者称之为“折叠还原法”。方法:将断裂后由纤维组织相连而延长的中央腱束,游离后折叠缝合;用细克氏针将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充分伸展位,在远侧指间关节处于 45度时,将两侧腱束还原到正常解剖位置缝合。结果:本组共 19例,按 Caroli[1]的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4%(16/19)。结论:该术式能恢复伸肌装置的正常解剖关系,手术简便,是矫正创伤后钮扣状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该术式时,伤指指关节被动活动必须正常。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开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制 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9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左4只,右5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设计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腕背支的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8例,示中指及中环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7例。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常侧远端指脂两点辨觉为3.2-6.1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6指,良8指,可4指。结论: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背或掌侧皮肤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对兔进行的①切除腱鞘;②从侧面切开腱鞘;③从掌面正中切开腱鞘等3种手术后,吻合后的不全横断深腱与腱鞘的愈合情况。术后各术趾的活动范围、腱滑动距离在3种手术问无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3种方法中,3周时深腱与鞘间粘连最明显,以后减少。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不修复腱鞘,也可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右手虎口挛缩以及左拇指皮肤剥脱损伤各一例应用直指背侧皮瓣修复的成功经验,提出该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并重点介绍其应用解剖学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describe a case of digital glomus tumor diagnosed by MRI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 MR angiography (MRA). Images provided the formal definitive diagnosis and the precise localization of the tumor, guiding the necessary surgical resec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noninvasive MRA could replace conventional arteri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uspicion of glomus tum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