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加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08-2008-06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的患者21例,将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椎管矢状径值、骨性椎管扩大率、脊髓后移距离、术前JOA评分诸影响因素与JOA改善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JOA改善率与上述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JOA评分、病程与JOA改善率明确相关,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病程与JOA改善率呈明显负相关,术前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术前JOA评分和病程是决定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两者相比,术前JOA评分更重要。  相似文献   
42.
目的改进创新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方法对17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椎板棘突翻转回植、双侧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6(18±2)个月,无复发。疗效采用Odom’s评定标准:优7例,良6例,可3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13/17。结论颈椎后路椎板棘突翻转回植、双侧神经根管扩大术是治疗颈椎病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术式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平均提高4~7分,65例患者四肢麻木消失,束带感基本消失.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5.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T了解颈椎活动度(ROM)和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3±2.6)分改善至(13.3±3.1)分;颈椎ROM由术前(41.3±10.8)°下降至(23.4±8.7)°,未见术后颈椎失稳;67.9%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23.2%部分骨性融合,8.9%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6.
Objective  Enlarge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anal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Indications  Multisegment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Contraindications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r epidural scar preventing the sublaminal passage of the T-saw. Surgical Technique  Posterior midline incision. Exposure of spinous processes and posterior laminae. Sublaminal passage of T-saw. Splitting of the spinous processes. Confection of bilateral grooves in the laminae. Spreading of divided spinous processes and insertion of a spacer. Results  Between 1991 and 1998, a midline T-saw laminoplasty was performed in 88 patients (30 women and 58 men, average age 61.3 years). Average duration of surgery 121 min, average blood loss 132 ml. Remarkable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recovery, no deterioration of deficits.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相似文献   
47.
Summary We have carried out expanding laminoplasty using spinous process roofing technique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ervical myelopathy. The technique is a modified Kurokawa's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laminoplasty with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better postoperative neck movement with a simpler surgical procedure. The clinical material consists of 54 cases with more than 3 years follow-up. Long-term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bony fusion rates, (2) radiographic neck movement, (3)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good postoperative bony fusion in all cases. Postoperative neck movement was also well preserved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PLIF技术(微创组)和传统PLIF手术(传统组)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为12例和2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ODI评分和椎间融合率,并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满意.微创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方法在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将18只家犬随机分为3组,A组每只家犬上行改良颈/腰椎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术;B组每只家犬上行改良颈/腰椎单开门术;C组每只家犬上行颈/腰椎板切除术.术后4周、8周、12周取A、B、C组中各2只家犬,获得四组改良颈腰椎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模型,四组改良颈/腰...  相似文献   
50.
卷帘式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总结采用卷帘式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2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椎板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管减压的卷帘式腰椎管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症状复发,无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4例患者在术后2~3个月CT扫描可看到满意的骨痂生长,未见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有移入倾向,未见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膜产生新的压迫等。结论卷帘式腰椎管成形术安全、可靠、疗效好,具有避免椎管内黏连与瘢痕压迫,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的特点。既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