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58篇
  免费   6892篇
  国内免费   2578篇
耳鼻咽喉   991篇
儿科学   1334篇
妇产科学   270篇
基础医学   6942篇
口腔科学   7596篇
临床医学   9451篇
内科学   6756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1696篇
特种医学   12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545篇
综合类   1147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616篇
眼科学   343篇
药学   4298篇
  26篇
中国医学   1909篇
肿瘤学   3283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993篇
  2022年   1577篇
  2021年   2960篇
  2020年   2596篇
  2019年   2128篇
  2018年   2047篇
  2017年   2238篇
  2016年   2464篇
  2015年   2653篇
  2014年   4716篇
  2013年   5573篇
  2012年   4461篇
  2011年   5100篇
  2010年   4446篇
  2009年   4239篇
  2008年   4128篇
  2007年   4179篇
  2006年   3823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2944篇
  2003年   2291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673篇
  2000年   1417篇
  1999年   1158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931篇
  1996年   867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12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290篇
  1987年   219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229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75篇
  1982年   188篇
  1981年   135篇
  1980年   122篇
  1979年   127篇
  1978年   117篇
  1977年   80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尿戊糖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绝经后妇女8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尿戊糖素和骨代谢指标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研究对象腰椎、股骨颈和Ward三角的骨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骨代谢指标P1NP和β-CTX水平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骨转换较绝经后正常骨密度组显著增加(P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戊糖素水平与BMD呈负相关;和P1NP和β-CTX水平呈正相关,但与甘油三酯、血糖和总胆固醇不相关。在校正其他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椎、股骨颈和Ward三角骨密度和血清P1NP、β-CTX是骨质疏松患者尿戊糖素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尿戊糖素水平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运用FRAX探究中国RA患者骨折风险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2例RA、47例p SS以及41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为RA组、p SS组、对照组,RA组患者检测ACPA、RF、ESR、CRP并计算DAS28-ESR、HAQ-DI,所有纳入者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并通过FRAX官方网站预估10年骨折风险。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FRAX相关骨折危险因素包括身高、吸烟、饮酒、既往骨折、父母骨折,在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A组糖皮质激素累积服用天数高于p SS组(P0.05)。通过FRAX无论是否结合骨密度评估,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1),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亦较p SS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骨密度评估,从年龄、糖皮质激素、绝经方面分析,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BMD评估RA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发生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ACPA、RF、ESR、CRP、DAS28-ESR、HAQ-DI在三组中均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可结合FRAX与骨密度;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高龄、绝经后女性RA患者更应重视骨折风险评估;有效控制RA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情况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重庆地区3 776例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骨龄发育的关系,为重庆地区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 776例2015年至2019年间在重庆高康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的儿童、青少年的左腕骨X线骨龄片、骨密度、身高、体重。应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层分析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骨龄发育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的儿童、青少年在各年龄段均出现骨龄发育提前,其中四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骨龄年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骨密度同龄比、生活年龄为骨龄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性别、年龄和BMI分层的各亚组中,骨龄发育提前的概率在骨密度较低段有少量上升然后下降,在骨密度较高段呈上升趋势,在体格消瘦和正常组中最明显;各年龄段的骨龄发育提前趋势相当;随着BMI的增加,超龄发育概率逐渐向0.8~1.0区间靠近。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骨龄发育提前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性别、骨密度、肥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全身性疾病,表现特征为每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患者容易骨折,造成生活质量降低。运动疗法相比药物疗法具有经济性、无不良反应等优势,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然而运动疗法的疗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凸显,主要受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所影响。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无法判断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从而影响到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上,忽视了运动对于人体肌肉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最为合适的运动处方。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存在的问题尚缺乏详细的概述,笔者就相关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建议以供参考,旨在提高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芦荟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及去卵巢大鼠+芦荟素治疗组(LHS,去卵巢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芦荟素治疗,持续12周)。12周后取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股骨干骺端微观结果,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骨小梁结果变化,通过骨生物力学检测骨强度改变以及运用蛋白质印迹(WB)检测可能的机制。结果OVX组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显微结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5)。芦荟素治疗后大鼠的骨密度、骨显微结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显示OVX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下调(P<0.05)。LHS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达水平较OVX组明显上调。结论芦荟素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强度和骨量,这种疗效可能通过激活ERK1/2-Runx 2信号通路促进成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失衡所致。随着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逐年递增,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可分为促进骨形成剂和抑制骨吸收剂。本文主要就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细胞活性及分化、矿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将ROBs和r BMSCs分为5%、10%、15%、20%、25%浓度含药血清组、无药血清组及传统诱导组,分别对各组ROBs和r BMSCs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ROBs和r BMSCs细胞的增殖情况;用试剂盒检测ROBs和r 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与空白无药血清组、传统诱导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促进ROBs和r BMSCs的增殖,使ALP活性提高,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和面积。其中含药血清浓度为20%时促进ROBs增殖分化作用最佳,浓度为10%时促进r BMSCs增殖分化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浓度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ROBs和r BMSCs的成骨增殖、分化和矿化,分别在浓度为20%和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卡托普利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丢失及激肽释放酶-激肽(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系统的影响。方法去卵巢法制备绝经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OVX组、ACEI组[6 mg/(kg·d)卡托普利]、阳性对照雌激素组[0.05 mg/(kg·d)己烯雌酚],另不去卵巢为Sham组。给药8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Ca)、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及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序列(β-CTX)水平,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icro CT)法检测骨密度及微结构,TRAP法观察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激肽释放酶(KLK)、缓激肽受体1(B1R)及缓激肽(BK)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Sham组,OVX组大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厚度、骨体积分数、SMI、PINP、ALP、OCN水平、BMP2、Runx2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骨小梁分离度、TRAP、β-CTX水平、破骨细胞数量、KLK、B1R及BK蛋白水平均增加(P均0.05)。相较于OVX组,ACEI组、阳性组大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厚度、骨体积分数、SMI、PINP、ALP、OCN水平、BMP2、Runx2蛋白表达均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RAP、β-CTX水平、破骨细胞数量、KLK、B1R及BK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ACEI可抑制KKS系统,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进而改善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