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刮吸切割法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为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操作。结果:62例(96.9%)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1例因术前怀疑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7±3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34)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7.2±3.8)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5±8.2)h,手术后胆漏2例(3.2%),术中放置引流管引流46例(74.2%),引流时间平均(4.7±2.3)d,术后平均住院(6.6±2.3)d。术后平均随访(8.2±2.5)个月,无黄疸、膈下感染、"小胆囊"、肝外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刮吸切割法应用于急性胆囊炎LC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对病情进行充分讨论与评估,术中使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好地解剖Calot三角,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胆管损伤,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分型方法.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远端破口的分布位置并统计远端破口的数量,进而总结远端破口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提出远端破口的临床分型方法.结果 共查阅1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资料,其中有101例合并有远端破口(87.83%),共计有240个远端破口,平均2.37个/例.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好发于累及内脏动脉区域,提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分型方法,即:Ⅰ型:内脏动脉以上破口;Ⅱ型:累及内脏动脉的破口;Ⅲ型:肾下腹主动脉破口;Ⅳ型:髂动脉破口.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的不同选择喉返神经分段解剖方法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在4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分段解剖喉返神经,观察患者术后发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手足口周麻木或手足抽搐、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05(85~195)min,平均出血量25(5~115)ml,平均住院时间4.5(3~7)d,术后均无声音低沉或嘶哑、无饮水呛咳、术后创面无大出血,术后第1天诉双手及口周轻微麻木1例,未经治疗第2天上述症状自行消失。随访3个月~1年均无不适。结论经乳晕腔镜甲状腺良性疾病切除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选择喉返神经分段解剖的方法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体感运动协同经皮穴位电刺激康复护理方案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实施体感运动协同经皮穴位电刺激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运动训练,干预时长均为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12周颈部运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颈部运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功能维度及症状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4、12周,两组颈部运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功能维度及症状维度评分的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应用体感运动协同经皮穴位电刺激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改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相关的病死率较高。该文主要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对该类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于诊断主动脉夹层(AAD)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5年我科收治的怀疑急性主动脉夹层而行主动脉CT造影的病例共387例,根据最终诊断分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组和非AAS组。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RS),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243ng/mL为阳性)。结果AAS共161例,包括主动脉夹层AAD 151例(93.79%),壁间血肿5例(3.11%),主动脉溃疡3例(1.86%),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1.24%)。AAD中Stanford A型占71例(47.02%),Stanford B型占80例(52.98%)。D-二聚体阳性诊断AAS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26.1%;而D-二聚体>5000ng/mL诊断AAS的敏感性为22.4%,特异性为95.1%。15例AAS患者D-二聚体<243ng/mL。在AAS组内,ADD-RS=0、ADD-RS=1及ADD-RS>1分别占4.97%(8/161)、78.88%(127/161)及16.15%(26/161)。ADD-RS1诊断ASS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5.0%。ADD-RS=0并D-二聚体阴性者为22例,均为非AAS组,表明ADD-RS=0联合D-二聚体阴性排除AAS的敏感性为100%。ADD-RS>1联合D二聚体>5000ng/mL诊断AAS的敏感性为100%。结论ADD-RS联合D-二聚体可以极大提高临床排除或诊断AAD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TAAs) are a prevalent and deadly disease that, withou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ventuates in life-threatening aortic dissection or rupture. While TAAs normally grow in an indolent manner, once a certain size (a “hinge point”) is reached, the risk of dissection, rupture, and death increases dramatically. By virtue of their common clinical “silence,” many TAAs are not diagnosed until such complications occur. While size is a helpful criterion for intervention, there is a need for parameters and markers besides aortic aneurysm size for use in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TAAs so as to prevent natural complications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48.
49.
50.
《Acute cardiac care》2013,15(3):191-192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is a rare caus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or sudden cardiac death.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polycythemia vera and a chronic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who was treated with successful angioplasty and long ste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