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28篇
  免费   7670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耳鼻咽喉   461篇
儿科学   1348篇
妇产科学   915篇
基础医学   3718篇
口腔科学   1465篇
临床医学   12807篇
内科学   6778篇
皮肤病学   798篇
神经病学   3707篇
特种医学   1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039篇
综合类   1545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11069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11059篇
  225篇
中国医学   7954篇
肿瘤学   3045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1745篇
  2022年   2758篇
  2021年   4049篇
  2020年   4204篇
  2019年   3636篇
  2018年   3337篇
  2017年   3616篇
  2016年   3755篇
  2015年   3589篇
  2014年   8068篇
  2013年   7885篇
  2012年   6534篇
  2011年   6368篇
  2010年   4739篇
  2009年   3597篇
  2008年   3403篇
  2007年   3160篇
  2006年   2624篇
  2005年   1904篇
  2004年   1524篇
  2003年   1357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856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71篇
  1984年   235篇
  1983年   201篇
  1982年   217篇
  1981年   186篇
  1980年   158篇
  1979年   152篇
  1978年   104篇
  1977年   68篇
  1976年   76篇
  1975年   7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72.
不寐,现代医学称睡眠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通常不伴明显器质性病变,病人自觉症状重,西医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中勇教授在古人的基础上提出从"气血瘀滞"的角度论治不寐,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将从病因病机、理论探析、辨证论治三个方面介绍其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行激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白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S(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68/100)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98/100)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OS水平更高,IL-6、VEGF水平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76.
77.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experiences of end-of-life patients attended by the emergency services, through the discourse of the family caregivers who accompanied the family member in this care transit.

Metho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tudy, 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hermeneutical phenomenology. In total, 81 family caregivers participated. The techniques used were the in-depth interview and the discussion group, with a total of 5 discussion groups and 41 interviews. The period of data collection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June 2014.

Results

In the network of discourses obtained with respect to “Urgent Care”, all the codes were grouped in relation to a single argumentative line: deficiencies in urgent care. Among them, we found different dimensions that are established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times of care, or the different determinant aspects of these deficiencies: disorganization of the care received, lack of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als in emergencies, application of general protocols in the emergency services, inadequate care in the treatment received, delays in emergency care.

Conclusions

In general, we highlight the dis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are received from the emergency services. The needs of these types of situation are not covered from these services and are of low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orient the care protocols for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78-180+18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进行ICU重症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15 d护理后比较患者依从性情况、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对不良并发症产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按时用药依从及饮食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压疮、泌尿感染、以及发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了不良情绪以及不良并发症的产生,有助于患者整体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ico Green dsDNA荧光染色定量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NETs水平,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对比不同NETs水平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f-DNA/NE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呼吸道感染、Cf-DNA/NETs水平上升、有害气体接触、被动吸烟均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