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3篇
  免费   1949篇
  国内免费   628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1855篇
基础医学   1936篇
口腔科学   193篇
临床医学   1994篇
内科学   612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2509篇
特种医学   11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17篇
综合类   3914篇
预防医学   1868篇
眼科学   2561篇
药学   1613篇
  8篇
中国医学   1339篇
肿瘤学   217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1043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909篇
  2016年   987篇
  2015年   937篇
  2014年   1997篇
  2013年   2020篇
  2012年   1781篇
  2011年   1942篇
  2010年   1647篇
  2009年   1450篇
  2008年   1329篇
  2007年   1307篇
  2006年   1110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2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23例运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法,在不破坏椎板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椎板咬骨钳咬开单侧椎板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 结果 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 结论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72.
73.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利用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作者1年来行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技术内固定9例,其中齿突样骨引起的C1~C2不稳2例,手术后进行性颈椎后凸2例,颈椎管狭窄2例,C3-C4滑脱1例,C6~C7外伤滑脱2例。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C3~C5侧块螺钉、C2-T2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然后连接钛棒或钛板完成固定。9例病人共植入螺钉59枚。结果 所有病人在1周内带外支架进行活动,除1例因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病人在1个月及1年后复查均未见内固定物移位。结论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固定为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术后即刻获得牢固内固定,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4.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 :本文对 14例颈椎特发性后凸畸形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椎间隙植骨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 ,颈椎后凸畸形由手术前平均 -15 6°矫正为手术后平均 -6 4° ,矫正效果明显 ;手术后患者的短期随访表明颈椎矫正度数在随访中没有丢失。结论 :前路手术 ,延长颈椎前柱能够矫正颈椎的后凸畸形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7.
兔颈椎终板胶原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兔退变颈椎运动节段力学参数的改变,观测其软骨终板胶原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退变的椎间盘显现异常力学特性作材料结构上的探讨。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保持45°低屈曲位5 h/d,取C5,6、C6,7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电镜观察终板胶原组织结构改变,总结分析终板材料的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终板抗扭强度、抗压强度、断裂时的最大形变都低于对照组,胶原排列从有序、致密、规整到紊乱、松散、溶解,并随造模进程的深入而加剧。结论 长时间的应力不均状态,造成椎间盘终板材料力学特性改变;终板胶原结构改变是颈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89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刚呼吸机。同时回顾性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损伤平面颈4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方面。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本组126例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3周内改善。24例因感染发热,水摄入量限制不严格,恢复缓慢。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肺内和泌尿系感染及使用呼吸机有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22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患病年龄为48.18岁。130例患者为阴道流血,70例为阴道流液,25例下腹疼痛,l例精神减退、贫血、浮肿。病理分期:Ⅰ期病例数为169例(75%);Ⅱ期病例数为3l例(13.72%);Ⅲ期病例数为23例(10.18%);Ⅳ期病例数为3例(1.1%)。比较2l例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的转移,显示后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子宫转移、胸水形成明显高于前者。结论:重视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症状,争取早期诊断,严格手术病理分期,选择适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在月经周期中连续测定宫颈粘液的电导率,分析电导率变化规律与排卵期的相关性,此法确认的排卵期与实际排卵期一致,由此为自然避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