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73篇
  免费   3395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耳鼻咽喉   387篇
儿科学   1280篇
妇产科学   255篇
基础医学   5416篇
口腔科学   2058篇
临床医学   3746篇
内科学   4763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802篇
特种医学   28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313篇
综合类   62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32篇
眼科学   1586篇
药学   2266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53篇
肿瘤学   227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795篇
  2021年   1127篇
  2020年   1067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1216篇
  2017年   1097篇
  2016年   1389篇
  2015年   1515篇
  2014年   2633篇
  2013年   2958篇
  2012年   2286篇
  2011年   2633篇
  2010年   2255篇
  2009年   2396篇
  2008年   2387篇
  2007年   2474篇
  2006年   2357篇
  2005年   2386篇
  2004年   1914篇
  2003年   1644篇
  2002年   1289篇
  2001年   1125篇
  2000年   1116篇
  1999年   963篇
  1998年   753篇
  1997年   765篇
  1996年   658篇
  1995年   628篇
  1994年   585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420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01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222篇
  1986年   218篇
  1985年   256篇
  1984年   203篇
  1983年   119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36篇
  1979年   145篇
  1978年   136篇
  1977年   110篇
  1976年   73篇
  1973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53例股骨髁上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两组均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随访,进行疗效评价,记录骨愈合时间和测定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雌性SD大鼠切除卵巢后机体尿DPD及血1,25-(0H)2D3变化与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40X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术后12、24周取材。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L1、股骨、股骨颈骨密度,ELISA法测尿DPD浓度,激素放免法测血1,25-(OH)2D3浓度,光测弹性仪测L1压缩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及右侧股骨弯曲破坏栽荷,不脱钙骨切片技术观察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结构并计量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OVX组除尿DPD/Cr明显升高外,其他检测指标均较Sham组低,且随术后时间推移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尿DPD/Cr与腰椎、股骨密度、椎体压缩强度极限、股骨弯曲破坏荷载和骨小梁面积均呈负相关。血清1,25-(OH)2D3水平与腰椎、股骨、股骨颈密度、骨小梁面积、椎体压缩强度极限和股骨弯曲破坏荷载呈正相关。结论:大鼠卵巢切除后尿DPD、血1,25-(0H)2D3水平变化与骨质量显著相关,可以通过检测尿DPD、血1,25-(0H)2D,水平变化预测骨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索中药水蛭、海螵蛸、阿胶、骨碎补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干预作用,了解它们各自的调节靶点,探索建构其基因组学的途径。方法: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并将3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用4种中药给药),每组50只,分别在实验的第4、7、14、21、28天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各类mRN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分析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中药对不同基因的作用不同,作用的时间点不同,作用强度也存在差异。其中海螵蛸在骨折早期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VEGF-mRNA、BMP-2mRNA的表达升高,后期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下降,VEGF-mRNA、TGF-β1mRNA表达量维持于较高水平;骨碎补组较模型组在BMP-2mRNA、TGF-β1mRNA、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上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阿胶对骨愈合早、中期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意义;水蛭对VEGF-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海螵蛸、水蛭对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阿胶、骨碎补和海螵蛸对骨折软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MMP-9及TIMP-1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大鼠急性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变化。结果MMP-9及TIMP-1在LPS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对照纽且各时间点MMP-9/TIMP-1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能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BMSCs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6.
BACKGROUND: Graft-vs.-host disease (GVHD) is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most relevant histological features for diagnosis of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cGVHD) in oral mucosa and minor salivary glands of 25 patient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immunophenotype of the inflammatory cells.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that were submitted to allogeneic BMT but did not present cGVHD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The sections were studied on H & E and CD68, CD45, CD4, CD8, CD20 staining. RESULTS: The most frequent histologic findings in oral mucosa at the day of diagnosis of cGVHD were: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layer of the epithelium, apoptotic bodies,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and focal or total cleavage between the epithelial and connective tissue. In the labial salivary glands (LSG),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acinar loss and fibrosis were the main alterations. Cytotoxic CD8-T cells and macrophages were predominant both in the epithelium and connective tissue, as well as in minor salivary glands. CONCLUSIONS: Histological features were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oral cGVHD. It is suggested that CD8-T cells and macrophages pla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07.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臀比(WHR)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arcomMx8000多层螺旋CT测定560例正常成人腰椎松质骨密度,将受试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在同年龄组根据BMI及腰围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分析骨密度与体重、BMI、腰围及WHR的关系。结果①以BMI分组,老年肥胖组BMD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②以腰围分组,中年女性肥胖组BMD低于非肥胖组(P<0.05);③青年组和中年组BMD与腰围及WHR呈负相关,老年组BMD与体重和BMI呈正相关与腰围和WHR不相关。结论预防骨质疏松症在中青年应提倡运动锻炼,避免肥胖,在老年人不应该过分强调降低体重减少肥胖以避免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9.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GA)为支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BMSCs种植于PGA支架并培养72h,然后将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SCs-PGA复合物植入后形成丰富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新生软骨无明显退变。对照组主要为纤维组织及软骨下骨修复。结论BMSCs-PGA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