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FDC在全国推广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20112012年,选择甘肃、河北、吉林、四川、山东五省,每省选1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各研究现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新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FDC治疗。共纳入患者5981例,用医学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录入患者个案信息,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异常一致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调整方法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功能异常者占14.4%(862/5981),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占2.4%(145/5981),总胆红素异常者占4.0%(241/5981),直接胆红素异常者占11.9%(714/5981)。中、重度肝损伤者占56.1%(484/862)。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在服药1个月内者占57.2%(277/484)。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占10.3%(619/5981),将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与肝功能异常者的率进行比较,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10.3%)与直接胆红素异常发生率(1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2,P〉0.05),但与总胆红素异常(X2=14.3116,P〈0.05)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X2=19.4849,P〈0.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肝损伤患者中23.1%(112/484例)改用散装抗结核药品替换FDC治疗。结论应用抗结核FDC治疗肺结核患者致肝损伤情况不可忽视,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该改用散装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壮族人群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壮族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县(区)作为项目点,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项目点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的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408例进行随访观察6~8个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2%.各种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P=0.000),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肾损害.24.3%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时合并两类或三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抗结核治疗的第21.5天,其中胃肠道反应出现最早(第6天);治疗强化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继续期(x2=30.252,P=0.000).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止和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11.5%和9.2%.神经系统损害和肝损害是导致壮族人群抗结核治疗中止和中断的主要不良反应.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60岁及以上高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度是14~34岁低年龄组的3.3倍(OR=3.275,P=0.006),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 壮族人群中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强化期是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时期,应针对高发人群、高发时间和严重不良反应类型,加强监测和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18例手腕部腱鞘结核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腱鞘结核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经验教训,方法:1990年3月至2001年10月,对18例手腕部腱鞘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抗结核药物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误诊原因和治疗要点。结果:18例患者的手部结核全部治愈,术后胡访6个月-11年,未见复发,15例功能恢复良好,3例因误用激素封闭病情加重,术后有一定的功能障碍,结论:腱鞘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需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及时作病灶清除术,加上系统的抗结核药物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保守治疗无效的145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4例,女61例;其中143例获得随访,年龄2.5~81岁,平均(42.60±17.14)岁。术后复发患者14例(6例有内固定,8例无内固定);椎旁脓肿的患者32例。术前合并左下肢无力浅感觉差1例,肌力减退1例,此2例患者Frankel分级均为D级,其他患者为E级。144例实施CT引导下在病灶和脓肿内置管局部化疗灌注冲洗,1例行小开窗手术结合局部化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血沉及腰椎前凸角度(lumbar lordosis,LL)。结果:143例患者获随访,时间为21~149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73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达临床愈合。术前血沉(44.96±12.41)mm/h,末次随访时(7.25±3.43)mm/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6,P=0.000)。治疗前腰椎前凸角为(36.32±8.55)°,末次随访时为(33.35±8.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00)。结论: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脊柱稳定性较好且神经症状的程度在Frankel分级D级以上的患者,行微创治疗辅以全身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a facile one-pot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eight pyrazolo[3,4-d]pyrimidines 4a-h which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using the Alamar-Blue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the activity expressed a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in mg/mL. The compounds 4b, 4c, 4d, and 4g exhibited the best results (1.2 microg/mL) when compared with first-line drugs such as isoniazid (INH) and rifampicin (RIP). Therefore,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could be a good starting point to develop new lead compounds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减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5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单纯抗结核治疗组(33例)仅接受抗结核治疗.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率及HBV再激活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5例(5/35,14.29%)患者发生肝损害,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5例(15/33,45.45%)患者发生肝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1/35,2.86%)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3例(13/33,39.39%)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7,P<0.01).联合治疗组有2例(2/35,5.71%)患者发生HBV再激活,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0例(10/33,30.30%)患者发生HBV再激活,两组HBV再激活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4,P<0.01).结论 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减轻肝损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Premna odorata Blanco (Lamiaceae) is a medicinal plant traditionally used in Albay Province, in southeastern Luzon, Philippines to treat tuberculosi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antitubercular property of the crude extract and sub-extracts of the leaves, and to isolate the bioactive principles from the active frac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rough extraction, solvent polarity-based fractionation and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of the DCM sub-extract, compound mixtures from the bioactive fractions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for their in vitro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using the colorimetric 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

Results

The crude methanolic extract and sub-extracts showed poo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MIC≥128 µg/mL). However, increased inhibitory potency was observed for fractions eluted from the DCM sub-extract (MIC=54 to 120 µg/mL). Further purification of the most active fraction (MIC=54 µg/mL)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a 1-heneicosyl formate (1), 4:1 mixture of β-sitosterol (2), stigmasterol (3) and diosmetin (4), which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GC–MS analysis (with dereplication) and NMR experiments. The MIC of compound 1 was 8 µg/mL.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aditional use of Premna odorata as treatment for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病的关联.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PCR-测序技术检测119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和198例抗结核药物治疗无肝损害的对照组NAT2基因的基因型.用SAS9.13软件分析该基因变异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的关联.结果 根据基因表型的代谢速度将N...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患者38例,全部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且在抗结核联合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片),对照组口服肌苷、肝太乐等护肝药物,两组均采用相同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ALT、AST、TB下降变化及前后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