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8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833篇
口腔科学   554篇
临床医学   890篇
内科学   1490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1265篇
特种医学   6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55篇
综合类   139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426篇
  4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5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14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We present a 70‐year‐old man who had two episodes of melena during the preceding 8‐year period. He had a Dieulafoy‐like lesion in a diverticulum i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hile emergency endoscopy revealed neither apparent blood nor clots around the diverticular orifice, there was a non‐bleeding vessel in the fundus of the diverticulum. The vessel ceased bleeding after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nd, since then, the patient has not experienced bleeding. In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f obscure origin, duodenal diverticulum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source of bleeding, even when endoscopy discloses no apparent bleeding.  相似文献   
32.
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脑内致痫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脑内致癫痫小病灶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和病灶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探讨立体定向开放微创手术,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脑内致痫小病灶的手术方法。方法53例症状性癫痫病例,CT、MR I检查有脑内小病灶(直径在0.5~3.0 cm),24 h视频脑电图确认致痫灶为脑内单发病灶。ASA 601S型立体定向仪CT引导辅助全麻环钻开颅,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切除病灶,皮层脑电图确认将致痫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率达96.2%,术后5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3个月,癫痫消失45例,脑电图检查记录到癫痫波11例,临床癫痫发作5例。因肺癌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致痫小病灶,术中皮层电极确认将致痫灶切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告了1990年5月以来脑干区大型、复杂占位病变15例.其中,位于脑干内3例,脚间窝2例,岩尖部4例,全岩骨区1例,全斜坡区2例,第四脑室内3例.本组采用以扩大了的岩骨入路为主的联合入路,行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2例仅作了活检加减压术.除1例死亡外,均恢复良好.本文结合文献,对脑干区手术入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35.
rhGM-CSF对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hGM-CSF促进口腔腔溃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胎儿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用rhGM-CSF刺激成纤维细胞后第2、4、6天用细胞计数及^3H-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测定其增殖情况,结果rhGM-CSF对胎儿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DNA合成有刺激作用,在80-100ng/ml时,细胞生长达到最佳状态,过高浓度rhGM-CSF的刺激作用反而下降。结论:rhGM-CSF可以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DNA合成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36.
采用临床观察,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的方法,对90例面癣患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 示,自然过程面癣患者皮损为典型的体癣样损害,用药病例则呈非典型表现,此与外用皮质激素密 切相关。皮损真菌镜检阳性率为100%,典型损害与非典型损害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 真菌培养石膏样毛癣菌占78.8%,红色毛癣菌占13.3%,其它7.7%。结果表明;面癣的临床和真菌 学特征与体癣相同,其诊断和治疗应与体癣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心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69.9%)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27.9%)及窦性心动过速(22.3%)最常见,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心电图改变(P分别<0.05和0.001)。10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CK、LDH及HBDH的升高者分别为43例(41.2%)、73例(70.9%)及46例(44.7%),以LDH异常最常见。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LDH值分别为(346.3±155.6)IU/L、(330.7±130.7)IU/L、(1114.4±872.4)IU/L及(1227.1±936.7)IU/L,经统计学处理重型及危重型的值与轻型、中型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结论EHF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较普遍,而且病情愈重者,心肌损害愈严重。  相似文献   
38.
CT、MR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NS—SL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患者,男1例,女16例,年龄16~45岁。病史5~15年。17例均行常规CT扫描,14例行MR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阳性率为94.1%(16/17)。其中9例表现为弥漫性基底节区的低密度灶,出血4例,脑萎缩8例,有5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钙化,1例为左侧尾状核头部钙化,仅1例未发现异常。MR扫描阳性率为100%(14/14),10例表现为大脑、小脑、脑干及深部白质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小灶性出血,脑萎缩4例。结论 CT、MRI可对CNS-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于CNS-SLE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采用LCT检测,对细胞学检查异常的1116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LCT异常者占10.15%,LCT和阴道镜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的检出率分别为65.45%和71.01%,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70.54%和84.50%,宫颈浸润癌(CC)为89.55%和92.53%。结论:细胞学筛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方法,配合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早期浸润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0.
应用自显像技术对内镜活检胃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进行~3H-TdR 标志,观察标记率及增殖带的变化。异型增生标记率(18.50~19.21)及大肠化生标记率(18.57)较高,与胃癌(19.32)相似,并且其增殖带向粘膜表面及深部移动。这种细胞动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胃癌癌前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