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4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501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776篇
内科学   41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77篇
综合类   83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42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6月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并于术中采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常规子宫下段-宫颈缩窄缝合术的5例PPP伴PAS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5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生命体征、血液制品用量,娩出新生儿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恢复、随访等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结果对本组5例PPP伴PAS患者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年龄为28~37岁;均有剖宫产术分娩史,此次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术时间为3~113个月;4例采取择期剖宫产术分娩,1例采取急诊剖宫产术分娩。②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及中心静脉插管,并且均采用腹部直切口;于子宫下段-宫颈胎盘植入部位人工剥离胎盘后,均采用环子宫下段缝合术+Hwu缝合术,其中3例联合使用防波堤缝合术(1例还联合使用Cho缝合术);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术中出血量为800~1500 mL、输血量为400~800 mL,手术时间为45~96 min,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观察;分娩新生儿情况均良好。③均未发生感染;术后ICU观察4~8 d后,均痊愈出院;出院随访腹部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30 d腹部超声检查均显示子宫复旧良好。 结论环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其他子宫下段-宫颈缩窄缝合术,可以有效控制PPP伴PAS孕妇剖宫产术出血,并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设计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的磁性装置,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装置由压榨磁体和夹持钳组成,压榨磁体为采用钕铁硼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不同截面的条形磁体,表面以镍铜镍-氮化钛复合镀层;夹持钳的钳口被设计为与压榨磁体相配套的不同结构,钳口借助钳臂的平行联动结构传递磁体。结果:在2只犬动物模型上使用该装置实施磁压榨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装置可用于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初步实验验证安全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国内磁外科研究中文文献发表现状,探讨国内磁外科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系统自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发表的磁外科研究文献,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整理统计文献相关信息,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地域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支持、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纳入的20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外科研究文献自2010年以后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116种期刊,磁外科相关文献的116位通信作者分布在20个省(市)的69家研究机构,获省部级及以上基金支持的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7.37%,临床研究类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1.63%,研究内容为磁导航技术方面的文献占文献总量的61.27%。结论:国内磁外科研究中文文献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和集中态势,但研究领域不平衡,发文期刊分散且基金支持不足,磁外科研究进一步发展尚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FeNO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患儿咳嗽胸闷、喘息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患者的FeNO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氧驱动雾化吸入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咳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5.
郑锐  辜莹  何细飞  周舸  陶敏 《护理学杂志》2023,28(18):55-58
目的 探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在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常规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止血即刻,术后2 h、4 h、6 h出血发生率、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压迫24 h局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段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出血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组合式肱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效果良好,操作安全且能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三种袖带加压法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前臂血肿的压迫效果。 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前臂血肿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5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三组,每组65例。观察A、B两组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分别先测量肿胀、肱动脉处血压,对照组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处血压,三组再均以袖带充气压比所测收缩压高30 mmHg,排气压为所测舒张压对血肿进行压迫。比较三组压迫期间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及护士工作量;压迫结束时和压迫结束后1 h患者臂围、二次压迫情况。 结果 压迫期间三组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护士工作量、干预后患者臂围及二次压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根据肿胀处血压对血肿进行加压压迫,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压迫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舒筋壮骨汤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对患者腰椎功能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PVP治疗,观察组给予舒筋壮骨汤结合PVP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检测两组骨代谢相关因子及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邻近椎体骨折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和有效共29例,总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升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在脊柱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所致的压缩骨折中的不同特征,为鉴别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的研究对象共109例,其中骨量正常组21例,骨量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组28例,肿瘤压缩性骨折组22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BMI等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脂肪分数和脂水比值等指标的测量。本次研究采用3.0 T Siemens超导MR机及体部线圈进行波谱的采集。结果:四个组之间的脂肪分数和脂水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MRS FF而言,肿瘤组的MRS FF最低,为(16.3±6.7)%,骨质疏松组最高为(68.3±5.75)%,通过Bonferroni法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MRS 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脂水比(lipid water ratio,LWR)具有高度相关性(r=0.835,P<0.001)。结论:单体素1-H MRS在骨质疏松和肿瘤导致的压缩骨质中的MRS FF和LWR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有效的进行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9.
1000.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SCC) in women, and this conditio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 and morbidity. Prior studies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CC did not employ multivariate analysis techniques, often included person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and generally focused on identifying associated neurologic and radiologic features. We therefore conducted a study examin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set of potential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CC.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123 episodes of suspected SCC among 93 breast cancer patients evaluated by spin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CC. Clinically significant metastatic epidural cancer was defined as thecal sac compression (TSC), which occurred in 33 episodes (27%). Four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SC were identified and included oncologic features (known bone metastases 2 years, metastatic disease at initial diagnosis) in addition to neurologic and radiologic features (objective weaknes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n spine radiograph). These four predictors stratified episodes into subgroups with widely varying risks of TSC, ranging from 12% (0 risk factors) to 85% ( 3 risk factor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CC should include clin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disease course in addition to neurologic examination and prior imaging studies. If confirmed, these predictors may help clinicians assess risk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