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691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979篇
综合类   1604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98篇
  11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主要从实挂与虚挂、挂线高度、实挂紧线与脱落时间、虚挂线的拆除时间、定向挂线问题5个方面探讨挂线疗法在高住肛周脓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92.86%、7.14%,对照组分别为78.57%、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水肿、继发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值<0.05或P值<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1例,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有效处理了感染组织,引流有效,避免了广泛切开,保护了肛门括约肌,治愈率高,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术中紧线与延迟紧线(术后第七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延迟紧线(术后七天紧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术中即紧线,观察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状况、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在疗程相同的前提下,延迟紧线(术后七天紧线)和术中即紧线相比,前者对肛门功能保护、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疼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其中延迟紧线(术后七天紧线)治愈率为100%,且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延迟紧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对肛门功能基本无影响,且愈合率高、复发率低。通过临床分析验证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延迟紧线治疗是简单,疗效确切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医院》2016,(1):43-45
目的探讨肘/前臂正中静脉及其交通支与桡动脉起始部吻合建立上肢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肘/前臂正中静脉及其交通支-桡动脉起始部内瘘的临床资料、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行肘/前臂正中静脉及其交通支-桡动脉起始部内瘘病例共计21例,男13例,女性例;平均年龄(52±16.2)岁。全部病例均获得手术成功,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的肢体缺血或重度心功能不全。术后1~2月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术后一年通畅率为88.9%,2年通畅率为83.3%。结论肘下桡动脉起始部与肘/前臂正中静脉及其交通支位置较近,不失为腕部内瘘失败后肘下高位动静脉内瘘术的一种良好的选择。随访至今,大部分内瘘口均通畅,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长期维护、远期随访及大量的临床病例支持。  相似文献   
996.
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很多 ,神经撕脱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1] ,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我科自 1990年以来开展下颌神经高位切断术卵圆孔神经断面处理的新技术方法 ,共做 5 0例 ,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1.下颌神经高位切断卵圆孔断面神经处理术共做 5 0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2 9例 ,左侧 2 0例 ,右侧 30例 ,年龄最大73岁 ,最小者为 30岁 ,4 0岁以上者为 4 0例。卵圆孔神经断面用钛片 8例 ,电凝 7例 ,植骨 35例。2 .手术适应症 :适用于三叉神经第三支广泛性疼痛 ,三叉神经第三支无水酒精封闭术无效者 ,下齿槽神经撕…  相似文献   
997.
患者 ,男 ,30岁。因酒后与他人发生口角 ,被人以尖刀刺伤右颊面及舌体 1小时于 2 0 0 2年 2月 2 7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 :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 ,四肢活动受限 (以为是醉酒所致而未引起注意 ) ,心率 80次 /分 ,呼吸 2 1次 /分 ,血压110 / 70mmHg ;右颊部可见长约 8cm创口 ,并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胫骨结节抬高术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膝踝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8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胫骨高位截骨术,观察组给予胫骨结节抬高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膝踝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胫骨关节和踝关节内侧受力均显著降低,外侧受力显著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胫骨结节抬高术均能够有效平衡患者膝踝关节的受力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放射状切口挂线引流联合高位置管术在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挂线引流结合高位置管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22.43±3.8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14±4.32)d;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状切口挂线引流结合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术后创面肿痛的疗效。  方法:将78例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予益气养阴清热法和清热渗湿法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证候疗效及创面肿痛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①观察组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黄腻苔的改善尤其明显(P<0.01)。②观察组创面疼痛、渗出和水肿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法较单纯清热渗湿法能更有效减轻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术后临床症状和创面肿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