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696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986篇
综合类   1607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98篇
  13篇
中国医学   43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蒋子健  夏晨 《解剖与临床》2005,10(2):162-162
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采用腹膜后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的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8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人工假肢膝关节微电脑控制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截肢的伤残病人,即使安装了人工假肢,也因为人工假肢的关节不能自由活动,因而行走起来很吃力,动作不协调,姿态不美观。如果在人工假肢的关节处安装一个步进电机,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使步进电机按照人的意志转动,那么人在行走(或奔跑、弹跳、上下楼梯、下蹬起立等)时,假肢的逼真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动作也就十分自然。本文就这种构想谈了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83.
高位胸段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高位硬膜外阻滞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FAP)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6 0例 (均静点硝酸甘油 10mg及口服消心痛、心痛定和倍他乐克等 ,3d无显效 )。除外急性心肌梗塞、严重脊柱畸形、出血倾向及严重心功能不全等。其中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6 3 4± 14 1(4 9岁~81岁 )岁。1 2 方法 :硬膜外阻滞时 ,患者取侧卧位 ,屈头抱胸位 ,T3 ,4 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4ml~ 6ml,控制平面在T1~T5,以后每日 3次~ 5次…  相似文献   
84.
肖平山  张克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30-730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4 5岁 ,农民。 2 0 0 0 - 0 7- 3 1入院。 8年前曾有腰部外伤史。伤后间歇性发作性腰痛及左侧坐骨神经痛 ,行保守治疗 ,症状缓解。近 3个月劳累后腰痛加重 ,但下肢症状转移到右侧。述右侧坐骨神经痛 ,双下肢无力 ,并出现肛门及尿道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 ,阴茎勃起障碍及鞍区 (右侧 )麻木。查体 :L2 ,3棘突及椎旁有压痛及右侧坐骨神经放射痛、右下肢坐骨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下降 ,右侧髂腰肌肌力下降为Ⅲ级 ,L4以上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及感觉无明显变化。X线检查 :平片示L1~ 2 及L2~ 3间隙变窄 ,上行性椎管造影显…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邻近椎体楔形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2013年5月~2017年8月间因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手术的患者42例.收集并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结果 ,并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体楔形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4.3%vs 28.6%,P=0.001);组间椎体楔形变的角度以及胸腰椎后凸角度差异显著(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椎体楔形变角度[OR=0.668,95%CI=(0.511-0.818),P<0.001]及胸腰椎后凸角度[OR=0.815,95%CI=(0.715-0.942),P<0.001]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的临界值分别为5.13°(敏感性=0.822,特异性=0.791,AUC=0.892,P<0.001)和8.66°(敏感性=0.877,特异性=0.741,AUC=0.903,P<0.001).结论 椎体楔形变是症状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独立风险因素,椎体楔形变角度>5.13°以及胸腰椎后凸角度>8.66°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警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肛门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挂线术组)和试验组(括约肌间切开术组),各36例。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疗效、肛门功能、创面面积、局部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8.22±2.10)d,短于对照组的(14.17±2.83)d;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5.75±11.15)d,短于对照组的(55.69±13.42)d;术后3个月试验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分别为(58.39±6.72)mmHg、(143.72±8.24)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1.25±4.33)mmHg、(126.75±11.49)mmHg;术后3个月试验组Wexner大便失禁评分(0.56±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25±0.81)分;在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换药时、术后第14天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0.70±1.67)cm^2、(8.34±1.18)cm^2、(6.25±1.13)cm^2,均小于对照组的(20.52±1.58)cm^2、(16.26±2.37)cm^2、(13.98±2.24)cm^2;在术后第7 h、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第7天排便时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疼痛指数分别为(3.44±0.91)分、(4.17±0.77)分、(2.64±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25±0.73)分、(7.22±1.20)分、(5.28±1.49)分;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53%(均P<0.05)。两组手术在复发率、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挂线术,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更好地维护肛门功能、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治疗组采用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以及肛门功能保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未愈2例,对照组未愈1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33.4±4.8)d,较对照组(36.5±5.0)d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伤口痊愈时、随访6月时两组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组肛门自制功能损伤小。结论: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治疗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8.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并与同期进行的62例行“切开挂线法”治疗的高位复杂行肛瘘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36.0±3.6)岁。高位全马蹄形瘘41例,高位半马蹄形瘘18例,马蹄形高位肛瘘内口全部位于肛门后位肛窦;位于左右侧坐骨直肠窝的高位肛瘘4例,其中内口位于右前肛窦2例,均为女性,另2例男性患者内口位于左右两侧肛窦。有5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瘘管盲端侵犯直肠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索新型改良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改良内侧开放式HTO的60位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胫股角、平台后倾角的影像学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评分存在逐渐好转趋势。患者术后胫股角较术前胫股角减小(P<0.005),术后胫骨后倾角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内侧开放式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选组,研究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对照组60例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6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参数、POP指示点以及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简易版7 (PFIQ-7)等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3.5±46.3) min及(82.5±2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天及(5.6±1.5)天,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PFIQ-7评分研究组为(2.54±1.23)分、对照组为(3.58±2.23)分,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 PFDI-20评分研究组为(3.07±2.49)分、对照组为(5.12±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7,P0.05);PISQ-12评分研究组为(52.15±18.87)分、对照组(32.33±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5、-3.527、-2.190、-2.362、-4.589、2.267,P0.05)。结论: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POP-Q分期II-III度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较好的解剖及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