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髋骨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美国每年约有1.6×10^5人口会发生髋骨骨折。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西方国家极其普遍,其治疗费用的巨大开支,无论对社会还是患家庭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给患及家庭带来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2.
沈思远 《长寿》2011,(2):2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在逐年上升,每10人大约就有超过1人患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  相似文献   
33.
目的 <\b>探讨饮茶与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 <\b>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通过面对面访问,对广东省4家医院581例55~80岁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新发病例及性别、年龄(±3岁)配对的581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详细的饮茶及其他饮食情况、健康相关行为和骨折家族史等.结果 <\b>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饮茶显著降低髋骨骨折风险.饮茶年限越长,每周饮茶次数越多,每年饮茶量越多,饮茶总量越多,或饮茶越浓,骨折发生的危险就越低(趋势检验P<O.05).与不饮茶者相比,饮茶及不同时间、频率、剂量及不同茶叶类型者的OR值为0.54 ~ 0.74(P<0.05).在校正年龄、能量、BMI、文化程度、父母骨折病史、“二手烟”暴露史、是否服用钙补充剂及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当量等因素后,上述关联仍具显著的线性趋势,但关联的强度略微降低.分层分析显示饮茶的效应仅在男性中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亚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规律性饮茶可降低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4.
如众所知,老年人卒中后将增加继后髋骨骨折风险约为2~4倍。而高半胱氨酸血症既为老年人缺血性卒中又系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选用叶酸和维生素B_(12)治疗不仅有益于改善高半胱氨酸血症,亦可降低卒中后老年偏瘫患者的髋骨骨折继发风险。作者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5.
老年骨折与其骨矿含量减少密切相关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为大家所接受,而骨矿含量的下降即造成患者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指以男30岁、女28岁左右的骨矿含量为最高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低于2个标准差者[1]。为了证实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研究来证实此观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往的研究不能精确地测定股骨颈的骨矿密度值,对骨折的风险预测只能定性,未能提出定量的估计。因此我们应用双能X线吸收比色法(DEXA)随机测定了老年髋部骨折12例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36.
张力带固定术是近年来治疗髌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钢丝捆绑方法较多。如何早期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使骨折的肢体仍保持充分的活动。我院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折 5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我院 1992年 1月— 1998年 12月住院患者 5 8例应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男 46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68岁 ,平均 46岁 ,病程 1~ 6d ,骨折类型 :横形骨折 42例 ,简单粉碎性骨折 16例 ,右侧 39例 ,左侧 2 9例。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髌骨横弧形切口 ,凸向下方 ,屈膝 10°~ 2 0° ,向上翻…  相似文献   
37.
《现代医院》2015,(12):59-61
目的探讨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预防帕金森患者骨质疏松及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尔奇D组、联合组。对比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帕金森病程有无差别。检测3组患者股骨颈、转子、转子间、整髋、Ward区5个区域的骨密度值及其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对3组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跟踪随访,记录随访期间髋部骨折的发生情况,对比不同组骨折发病率的差别。结果共收集门诊及住院部共帕金森患者364例,其中对照组120例、钙尔奇D组123例、联合组12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帕金森病程及Weste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在入组时,股骨颈、转子、转子间、整髋、Ward区5个区域的骨密度值及总平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钙尔奇D组入组后6个月、1年,转子间、整髋的骨密度值及总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后2年转子间、整髋、Ward区及总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入组后6个月、1年、2年,股骨颈、转子、转子间、整髋、Ward区5个区域的骨密度值及总平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入组后6个月、1年股骨颈、转子、Ward区域的骨密度值及总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组后2年股骨颈、转子、Ward区域、整髋及总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发生率:联合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钙尔奇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尔奇D组骨折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能有效地预防帕金森患者骨质疏松,并能降低髋骨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杜贵强 《北方药学》2018,(2):194-195
目的:探讨高龄髋骨骨折术后有效药物治疗手段,提高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均行髋骨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麝香接骨胶囊和外敷活血接骨散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老年髋骨骨折后中西医联合给药治疗效果显著,对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8例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分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等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并整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16/46),髓内钉固定组为32.61%(16/46),保守治疗组为58.70%(27/46),人工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髓内钉固定组为84.78%(39/46),均高于保守治疗组[71.74%(33/4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多的高危因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制订治疗方案,治疗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PFNA)治疗不稳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2.3±4.2)岁.术后6h开始指导患者在平卧位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活动,2~3周开始部分负重.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7d.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6±2.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8~95分,平均(90.2±5.6)分,优良率为94.4%(34/36),2例患者术后发生髋内翻畸形.结论 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虽然可能出现术后髋内翻等并发症,但只要提高手术复位技巧,减少医源性损伤,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规范抗凝治疗,仍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