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采用2013年重庆某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6年-1965年出生的3951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956年-1958年与1963年-1965年出生人群合并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1959年-1962年出生人群共四组与对照组在骨质疏松患病率上的差异。采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 1956年-1965年出生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18%,其中对照组以及出生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32%、0.84%、1.75%、3.53%、1.62%。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Z=19.95,P0.001),且男性高于女性(Z=13.3119,P0.001)。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余自变量后,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960年出生人群OR值为0.712(95%CI:0.520~0.975,P=0.034),性别分层后,1960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0.569(95%CI:0.374~0.868,P=0.009),1961年出生男性人群OR值为1.339(95%CI:1.000~1.792,P=0.050),1960年出生女性人群OR值为1.012(95%CI:0.639~1.601,P=0.961)。结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骨质疏松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群体中。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1959-1961年自然灾害饥荒暴露与成年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探讨胎儿和儿童期营养缺乏是否为成年后白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福建宁德及武夷山地区进行普通人群筛查,共入组4 504例于1953-1964年出生的受检者.按照出生时间分为4个组.1959-1961年出生者为胎儿期饥荒暴露组,1956-1958年出生者为儿童早期暴露组,1953-1955年出生者为儿童晚期暴露组,1962-1964年出生者为非暴露组.使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不同饥荒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成年后微量白蛋白尿的校正比值比(OR).结果 以非暴露组为对照组,经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女性受试者胎儿期、儿童早期和儿童晚期饥荒暴露者成年后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较非饥荒暴露组显著升高,OR及95% CI分别为1.880(1.038~3.405)(P=0.037),3.446 (1.327~8.945)(P=0.011)和6.817 (1.698~27.366)(P=0.007).结论 胎儿期和儿童期饥荒暴露与女性成年后出现白蛋白尿的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是独立于血糖、血压、BMI、吸烟和体力活动水平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23.
敖洪萍  夏杰  张巧 《医学综述》2022,(3):527-531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指多因素导致的体内过多脂肪堆积和(或)分布异常,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营养不良是饥荒暴露导致的最终结果之一,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能与成年期肥胖相关,目前的主要相关学说包括胎儿起源学说、节俭基因和表型假说等.通过饥荒暴露环境探讨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期肥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生命早期经历营养不良与成年后三高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2018年体检人群中1956年10月至1964年9月出生的7 466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为减少年龄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偏倚,将饥荒年前(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出生的1 818人和饥荒年后(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出生的4 156人合并为对照组(n=5 974),饥荒年(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出生人群定为饥荒暴露组(n=1 492)。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人群三高症检出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营养不良对三高症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总体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3%,对照组、暴露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7%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暴露组的空腹血糖平均值较对照组高[(5.89±1.86) mmol/L vs.(5.76±1.65) mmol/L,P=0.005]。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总患病率分别为29.7%和35.3%,对照组和暴露组之间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6.
1960年(饥荒中期)出生人群成年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性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人群平均血糖值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的平均血糖(Blood slouse,BG)水平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饥荒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 1960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4.55%.1959、1960、1961年出生人群相对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标化后相对危险度为3.33、3.48和3.45.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静息心率(RHR)增快的影响。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取1956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619名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信息、吸烟饮酒情况、RHR及体检结果。将出生于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暴露组(3190名),出生于1958年10月1日至1959年9月30日和1961年10月1日至1962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半暴露组(3851名),出生于1956年10月1日至1958年9月30日和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对照组(11578名),比较3组间RH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RHR增快的影响。结果饥荒暴露组及饥荒半暴露组的RHR分别为(74.34±9.71)和(74.41±9.48)次/min,均高于对照组[(73.90±9.4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对性别、年龄及体检等指标进行调整后,总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0(1.01~1.21);在男性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同样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5(1.04~1.28);女性人群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为0.92(0.74~1.14)。结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这种趋势主要存在于男性人群中。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不同生命过程中饥荒暴露对成年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方法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盆地大气重污染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 755名调查对象基线数据,按出生日期将研究对象分为胎儿/婴儿期暴露组(1959年1月1日至1961年12月31日,共95人)、儿童期暴露组(1949年1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共533人)、青少年/成人期暴露组(1931年1月1日至1948年12月31日,共256人)、对照组(1975年以后出生,共871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生命过程中饥荒暴露与成年期中心性肥胖的关联。结果 校正混杂因素后,女性胎儿/婴儿期暴露组、儿童期暴露组、青少年/成人期暴露组成年期中心性肥胖风险增加(OR=3.283,95%CI:1.472~7.321,P<0.001;OR=3.557,95%CI:2.374~5.313,P<0.001;OR=5.785,95%CI:3.536~9.492,P<0.001),将患有冠心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或肥胖的调查对象排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女性胎儿/婴儿期暴露组、儿童期暴露组、青少年/成人期暴露组成年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中老年期高血压表型和分级的关联性。方法 以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出生于1951—1965年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饥荒发生时间和研究对象的出生年份分为无饥荒、胎儿期、儿童期和少年期暴露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生命早期不同饥荒暴露时期对高血压分级(包括正常高值、1级、2级和3级)和表型(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与非暴露组相比,胎儿期饥荒暴露(OR=1.59,95%CI:1.10~2.30)、儿童期饥荒暴露(OR=1.67,95%CI:1.04~2.70)和少年期饥荒暴露(OR=3.42,95%CI:2.51~4.66)是ISH的危险因素;仅少年期饥荒暴露(OR=1.54,95%CI:1.07~2.21)是SDH的危险因素。此外,胎儿期饥荒暴露(OR=1.41,95%CI:1.05~1.89)和少年期饥荒暴露(OR=2.22,95%CI:1.71~2.88)是罹患1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儿童期饥荒暴露(OR=2.45,95%CI:1.21~4.94)和少年期饥荒暴露(OR=2.45,9...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网、万方、CBM、Web of science 、PubMed等数据库关于我国人群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2年10月。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文献数据独立提取和系统评估, 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包括71 470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增加中国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OR=1.28, 95%CI 1.16~1.4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与未暴露组相比, 胎儿期饥荒暴露(OR=1.25, 95%CI 1.03~1.52)和儿童期饥荒暴露(OR=1.29, 95%CI 1.15~1.45)均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仅在女性人群中发现这种显著相关性。结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暴露可能会增加中国人群成年后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女性群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