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胸廓出口综合征13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肩痛、上肢不适137例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分析。颈肩痛、上肢不适患者137例中,胸廓出口综合征98例(71.53%),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10.95%),这两种疾病在症状、体征、特殊检查以及颈部局部封闭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临床应注意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重视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2.
1989年8月~1990年1月,我科通过对穴位的电流测定及电脉冲刺激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75例,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75例患者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7~72岁,平均50岁;病程最长27年,最短2年:其中住院24例,门诊51例。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体位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颈肩痛等。该组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和颈椎片确诊为椎动脉  相似文献   
103.
毛振  涛郎娜 《新中医》2017,49(6):107-109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加中频电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热熨联合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在疼痛状况(PPI)3维度]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采用Melle评分)、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和寒湿痹阻证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5.33%,高于对照组70.6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PRI、PPI及SF-MPQ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及SF-MPQ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elle评分和寒湿痹阻证评分均下降,ASES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Melle评分和寒湿痹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热熨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性颈肩痛寒湿痹阻证患者,能改善颈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对颈肩痛患者采用推拿手法与足部按摩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颈肩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局部推拿手法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推拿手法联合足部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压痛评分及功能障碍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02%,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88.3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60.47%,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压痛评分及功能障碍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压痛评分及功能障碍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局部推拿手法与足部按摩联合应用于颈肩痛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颈肩痛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痛是由于各种肩部疾病所引起的、以肩部的自发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系列症侯。  相似文献   
106.
<正>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随着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众多学者们的努力,对过去诊断为软组织扭伤、软组织劳损、神经性炎症等疾病中的一部分鉴别诊断为神经  相似文献   
107.
《药物与人》2013,(10):14
对于"坐"这个字眼,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开车、上班、开会、上网、吃饭、看电视等,都是坐着。坐着,可以说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个姿势。由于长期不良的坐姿或长久停留在电脑前,最容易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久而久之,势必在成年之后过早地出现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其次,由于长期久坐,或者有的坐姿不良,或总是固定一个姿势而使得腰部软组织长久处于张力状态,软组织缺血,而产生腰肌劳损。另外,由于长久坐姿不正确,压迫尾骨神经,即可造成尾骨受伤而疼痛。  相似文献   
108.
杜伟华  周军霞  杜若瑾 《河北医药》2011,33(23):3658-3658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颈椎病中,其主要症状及体征是:颈、肩、枕部疼痛,顽固性颈肩痛尤其多见。笔者应用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顽固性颈肩痛,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让人饱受折磨的颈肩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压力的工作下许多人饱受着颈椎腰椎问题的困扰。据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上了颈椎病有5000万人因脊椎问题上不了班。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