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9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1678篇
内科学   572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169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1851篇
预防医学   320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224篇
  13篇
中国医学   2187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痛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盆底肌肉痉挛和前列腺内尿液返流有关。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穴位埋线对前列腺痛进行临床病例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总有效率高,尿流动力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疗效满意,是治疗前列腺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化疗所引起胃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及抑制化疗所引起的化学性胃炎的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了不同治疗方法,预防基于多柔比星、氮烯咪胺、铂类、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所组成的化疗方案所致的胃炎的疗效,研究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安定和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胃炎和呕吐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的地塞米松加5-HT3受体拮抗剂.进行跟踪观察、疗效比较,并从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组胃炎发生率0(0/11).对照组为72.73%(8/11).P=0.001;化疗后完全无上消化道症状/体征者。研究组75.00%(33/44),对照组52.28%(24/46),P=0.025;化疗后7d无症状/体征者,研究组100%(44/44),对照组76.09%(35/46),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质子泵抑制剂对化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化学性胃炎有明显的预防及抑制作用,而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松龄血康胶囊+绞股兰总甙胶囊安慰剂)和对照组(绞股兰总甙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安慰剂)各25例,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HDL-C/HDL-C)血脂含量测定。结果:治疗组血脂总疗效为84.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C、TG、LDL-C、VLDL-C及TC-HDL-C/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安全的、疗效可靠的、适合长期服用的降血脂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目前,治疗后总5年生存率约为50%。为提高肿瘤的放射疗效,在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肿瘤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放疗增效方法。艾迪注射液是贵州省益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从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中药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提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我科于1997年5月~2002年5月以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研究放疗增效和减毒作用。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总结该药的作用特点,探索提高鼻咽癌放疗疗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普胸手术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单剂头孢呋辛对普通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将 2 6 4例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单剂组 (n=134)和多剂组 (n=130 ) ,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单剂组的术后感染率 (8.96 %)与多剂组的术后感染率 (7.6 9%)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的住院时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是单剂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比多剂组少1345 .90元 (P<0 .0 5 )。结论 单剂头孢呋辛是预防普胸手术后感染有效的抗生素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均为200 mg,ivd, q12 h, 疗程5~14 d.结果: 本项试验实际入组49例,其中加替沙星组27例,左氧氟沙星组22例,治疗结果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30%与95.4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24%与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与4.55%,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均是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较为客观地评价中药1、2、3号方结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SARS诊断标准,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63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症和重症,将普通症和重症分别随机分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1例,单纯西药组32例,并根据SARS的自然进程和临床特征分为高热、喘憋、吸收三期.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按证、期不同分别口服非典1、2、3号方,单纯西药组用西药基础治疗.选取发热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与体征、X线胸片、血常规及血生化等指标进行21天治疗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可以明显减轻发烧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并且具有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取得临床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吕媛  李家泰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0):616-619
 目的:评价国产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开放试验。结果:随机对照组76例,用氧氟沙星(ofloxacin)对照,其中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66.7%,64.9%和89.7%,89.2%;细菌阳性率是82.1%与86.5%;细菌清除率是90.6%和93.8%;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1%和5.4%。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开放试验组80例,其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67.5%与86.3%;细菌阳性率是85%;细菌清除率88.2%。不良反应发生率5.0%。全部临床分离菌株纸片法药敏试验及MIC结果表明两药作用相似,但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和庆大霉素。结论:洛美沙星可作为临床上常见致病菌所致感染的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09.
张兰芳  王岚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51-1052
目的 比较经腹改良筋膜内、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有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125例患者分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组(n=61)、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n=64),就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于筋膜外全子官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较好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0.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模式和应用条件。提出应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设计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盲法的实施、对照药的选择、洗脱期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及结论的外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