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股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侧卧,屈膝200角,两助手分别握小腿、前足,呈极度跖屈。医者用直径3mm钢针,自跟韧带止点偏外进针;用手掌鱼际扣挤跟骨,矫正跟骨体增宽。C型臂机下见复位满意后,医者把持针尾角度,助手将钢针锤入距骨,可多针固定。6周后,拔针去石膏,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  相似文献   
102.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临床9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5例,取阳陵泉等穴埋线1次为一疗程;服红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30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1疗程后埋线组有效率98.5%,服药组有效率82.4%,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疗程后埋线组治愈率78.3%,服药组治愈率38.5%,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3.
针刺内关、阳陵泉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5-HT、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关、阳陵泉相配伍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5-HT、NO的影响,并与单用阳陵泉相对比,观察内关是否具有增效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陵泉组、阳陵泉内关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mg/kg,复制实验性偏头痛模型。给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处理,造模4h后,将动物断头处死,进行相关检测。结果阳陵泉组与阳陵泉内关组均可使NO含量显著降低,5-HT含量升高,阳陵泉内关组对NO与5-HT的调节作用较阳陵泉组更佳。结论:内关穴对偏头痛大鼠血浆5-HT含量的增加、NO含量的减少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 肌纤维炎女,36岁。上肢肌肉酸痛麻木、抬举无力2个月余。2个月前因受雨淋后即感上肢酸痛麻木,未做治疗。继之上肢抬举无力,尤以左臂为著。查局部无红肿、无明显压痛。化验抗“O”正常、血沉正常。给予局部循经取穴治疗,疗效不明显。改用取双下肢阳陵泉针刺,每次留针20min,配合局部TDP治疗,并嘱患者针刺中活动上肢。上法治疗2次后症状大减,又加双条口穴针刺,留针20min,共治疗5次痊愈2 肩周炎女,52岁。左上肢肩关节疼痛7d。7d前劳动时姿势不当出现左上肢肩关节疼痛,曾外用麝香膏未见效,且症状加重,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和外展,夜间疼痛难忍…  相似文献   
105.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6.
针刺阳陵泉太冲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 ,侵犯面部经脉 ,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治疗面瘫方法颇多 ,如何提高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本人自 1989年以来采用以远道取穴为主配合局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10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设温针灸治疗对照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10 6例 ,男 ,4 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 6 7岁 ,其中 50岁以下 82例 ,50岁以上2 4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月 ,其中 1周内 84例 ,1周以上 2 2例 ,左侧面瘫 4 9例 ,右侧面瘫 57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相似文献   
107.
电针磁疗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磁疗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针刺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等穴,配合TDP特定电磁波照射及中药外敷。结果:总有效率为95.4%。提示:本方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邹娟芬 《吉林中医药》2008,28(9):675-675
膝关节扭伤是指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证候,属于中医学伤盘范畴.多由剧烈运动或持重过度,跌仆,牵拉以及过度扭转,使受外力的关节超越正常范围而引起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9.
许建军 《四川中医》2008,26(9):117-119
探讨针刺阳陵采穴临床应用.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患者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凹陷中取之.主治范围:胆腑病症、筋病以及胆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的病症.临床应用:治疗胁肋痛、肩痛、痿证、痉证.结论:阳陵采为针灸临床之要穴,对治疗胁肋痛、肩痛,瘘证、痉证等疾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弥可保穴位注射合骶管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急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用弥可保针2000μg、曲安奈德针40mg、0.9%NaCl 20ml、2%利多卡因针5ml骶管注射治疗;治疗组37例,在上述骶管疗法的基础上,加弥可保针1000μg行足三里、阳陵泉、血海、解溪、行间穴位注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恢复的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19%和69.74%,两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疗法合用弥可保穴位注射可提高骶管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