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正> 人类胎盘激素阳性细胞是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出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或)人胎盘催乳素(HPL)阳性细胞,可见于正常胎盘绒毛内、绒毛外蜕膜组织以及一些肿瘤组织中。对于不同部位的胎盘激素阳性细胞的起源及分化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绒毛、蜕膜及肿瘤组织中胎盘  相似文献   
62.
用抗P53的单克隆抗体对35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35例癌组织中P53阳性核染者17例,占48.57%;P53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有均衡分布、不均衡分布及散在分布三种,与病理分期的关系为:均衡分布:PT12例,PT27例,PT31例;不均衡分布:PT11例,PT22例;散在分布:PT23例,PT34例。认为P53阳性细胞的分布方式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定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MM)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ILK在42例CMM和37例转移性MM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CMM门诊活检标本中的表达情况.42例CMM中,伴淋巴结转移25例,无转移17例.结果 发育不良痣与良性痣相比,ILK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良性痣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M中IL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发育不良痣.转移性MM中ILK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MM.结论 各种痣中ILK阳性细胞可能已具有演变为MM的潜能,追踪ILK阳性痣的病变将有助于早期发现MM;此外,ILK的阴性表达与clark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说明ILK在MM的浸润及转移过程中亦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5-羟色胺(5-HT)抗体及PAP法对36例女性外阴皮病中5-HT阳性(5-HT~ )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发现5-HT细胞数量与其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病损组织的角化程度呈负相关(r=-0.496;P<0.01)。提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外阴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慢性依赖大鼠模型,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结果: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吗啡依赖时间的延长VTA区内TH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吗啡依赖6周组阳性细胞减少明显。结论:较长时程吗啡依赖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胶质瘤U87中的CD133阳性(CD133+)和阴性(CD133-)细胞,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方法 通过磁珠选择分离U87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利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芯片检测2种细胞总体基因,分析结果,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结果 基因组学研究中,CD133+和CD133-U87细胞比较,差异性基因数为840个;其中,上调基因759个,下调基因81个.在各基因功能分组中,与翻译调控功能相关的基因,差异性基因所占比率最大,为14.9%;各功能组之间差异性基因比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了CD133+和CD133-U87细胞差异性基因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Ki67、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分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CINⅠ)、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CINⅡ20例,CINⅢ30例)、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观察患者Ki67、P16的表达效果。结果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宫颈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与CIN级别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16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CIN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呈正相关。结论Ki67、P16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分级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9.
赤链蛇达氏腺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赤链蛇达氏腺内分泌细胞类型、分布特点。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果:发现赤链蛇达氏腺内有8种物质均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为5-羟色胺、生长抑素、P物质、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上皮膜抗原及睾酮,以5-HT数量最多,GAS细胞最少,各细胞分布部位也有所不同。结论:赤链蛇达氏腺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功能与蛇类取食习惯及其他蛇类特有生理活动相适应。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鸭胸腺细胞表面标志。方法: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鸭胸腺细胞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反应阳性细胞的组织分布和发生。结果:单克隆抗体C12反应阳性细胞在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组织中均有分布,阳性细胞类型不同。结论:C1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所反应的阳性细胞是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配体是两者的共同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