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6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911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2696篇
内科学   48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063篇
综合类   7967篇
预防医学   1438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3349篇
  67篇
中国医学   1720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884篇
  2013年   1886篇
  2012年   2132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875篇
  2009年   1544篇
  2008年   1756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1142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侧入路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11例。结果本组获平均18(6~2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Rasmussen膝关节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的骨折,对骨折的固定强度和支撑好,骨折块垂直移位最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1例颈椎管狭窄症随机分为2组,21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A组),20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明显轴性发生率、颈曲角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Arch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症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掌侧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46例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31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根据AO骨折分型,C1型19例,C2型18例,C3型9例.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39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15°±5.77°改善至术后平均8.12°±3.09°(P<0.01),尺偏角由术前平均9.12°±6.39°改善至术后平均21.69°±2.51°(P<0.01).术后3个月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显示,优27例,良1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掌侧LCP结合支垫钉技术是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恢复掌倾角并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AO锁骨钩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AO锁骨钩LCP固定治疗2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8~57岁,平均38.7岁。术中所有患者均未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根据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所有28例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骨折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8个月)。2例出现肩峰撞击症状而外展及上举受限,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改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7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2.9%。所有患者于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出现再次骨折及脱位现象。内固定物取出前后UCLA总评分分别为31.34±3.35分和34.40±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O锁骨钩LCP内固定是治疗急性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术后肩部有症状患者,取出内固定物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介绍按颅咽管瘤发生位置来分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发现将颅咽管瘤划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鞍内颅咽管瘤;Ⅱ型,鞍上颅咽管瘤;Ⅲ型,室下颅咽管瘤;Ⅳ型,室前颅咽管瘤。结果59例Ⅰ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全切除率为83.1%(49/59);75例Ⅱ型颅咽管瘤中,74例采用翼点入路,1例采用翼点联合胼胝体入路,全切率为82.7%(62/75);49例Ⅲ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全切除率为93.9%(46/49);32例Ⅳ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胼胝体入路,全切除率为93.8%(30/32)。结论按发生位置来分型颅咽管瘤是可行的,并使其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疾病,更有利于在制定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接受锁定钢板固定)及髓内钉组(接受髓内钉治疗)各41例,记录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统计两组骨折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Neer肩关节评分量表(Neer shoulder rating scale,NSRS)完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评分;利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MEPS)完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髓内钉组手术用时更短,且术中失血量更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NSRS评分及MEP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NSRS及MEP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髓内钉固定或锁定钢板均有良好固定效果,但髓内钉固定方案操作更为简便,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固定术与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仅行锁骨钩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12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及CC-Dist值情况;对比术后1个月时、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的变化,分析复位丢失量与固定装置力臂的相关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4.0±1.7)个月。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CC-Dis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12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12个月时两组CC-Dis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时、末次随访时喙锁关节间距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平均复位丢失量、相对力臂高于观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Constant量表中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肌力测试及总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12个月时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的锁骨钩钢板固定方式,自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更为显著,能够获得更好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3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640,P=0.006)。两组术后Ⅰ型前胶原基端前肽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甲状旁腺激素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Ⅰ型前胶原基端前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刘勇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武警医学》2019,30(5):437-440
 目的 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及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03至2015-06医院收治的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4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外侧中和钢板固定组(中和组,24例),后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抗滑组,20例)。中和组骨折解剖复位,选取合适的拉力螺钉自前向后垂直于骨折线置入,腓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于腓骨外侧合适的位置;抗滑组骨折解剖复位,钢板放置于腓骨后外侧,使用合适的螺钉内固定,最少随访1年。术后1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OFAS)进行功能评价,记录并发症。结果 术后1年中和组和抗滑组AOFAS评分分别为93.7±6.1和94.5±6.0,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中和组7例(29.3%)发生并发症,抗滑组3例(15.0%)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腓骨肌腱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 对旋后外旋型损伤的Danis-Weber/AO B型外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外侧钢板固定技术比较,抗滑组手术效果与之相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两种技术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