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570篇
药学   94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相关规范及工作流程,笔者从场所选址、布局设计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简要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建设的相关问题,并对病房的辐射防护及医患管理进行探讨,总结提出医院建设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方案、辐射防护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医患管理的初步意见,为医院建设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靶向Toll样受体通路辐射防护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辐射暴露通常会导致急性放射综合征,包括造血、消化、皮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组织广泛的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凋亡机制受到抑制或者丧失,其增殖能力便会显著增强,与其能力相关的途径包含有p53和NF-κB途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蛋白质分子,激活后能够上调NF-κB途径,使得细胞放射抵抗能力显著增加。TLR4具有基础的细胞辐射损伤防护效应。传统的TLR4激动剂拥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来相继发现了一些具有低不良反应率和高效辐射防护作用的TLRs激动剂。相比于其他亚型,TLR2、TLR4、TLR5和TLR9在细胞辐射损伤防护中的效果表现得更为明显,其相关配体包括细菌脂蛋白(BLP)、热灭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HKST)、细菌鞭毛蛋白和TLR9受体激动剂等。不过,不同的TLR识别病原体的特定组分并启动不同的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其防护效应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53.
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情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依托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支持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数据上报,全面了解医用辐射防护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方案、法规和标准,前端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采用JAVA语言,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开发中间件为Tomcat。系统通过B/S的架构建立数据上报和分析系统,并对2017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平台的业务组成包括数据采集(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整合(整合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应用和展现4个层次。实现架构灵活、信息集中、操作便捷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完成2017年国家医用辐射防护信息的上报,汇总和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度共上报33 565所医院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10 624台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防护信息。共完成统计信息报表95个,分别从时间、行政地理信息、医院级别、设备种类4个维度描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结论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达到设计目的,顺利完成2017年数据上报,为了解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和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观察辐射对高尔基体形态的影响,确定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受照细胞高尔基体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放射损伤细胞中高尔基体弥散现象并统计弥散面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分析细胞存活率,同时对高尔基体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高尔基体的弥散面积增加,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VND3207能减轻γ射线对高尔基体的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在抑制不同剂量照射后可使高尔基体弥散面积增加;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4 Gy γ线照射后G2/M期阻滞峰值约出现在12 h后;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NA损伤引起的G2/M期阻滞也在12 h后解除;而高尔基体弥散在细胞周期阻滞解除后12和24 h仍然存在;平板克隆结果显示,VND3207促进了受照细胞的存活。结论放射损伤能引起剂量依赖性高尔基体弥散效应,且这种弥散与DNA损伤诱导的周期阻滞无关,VND3207对放射损伤引起的高尔基体弥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受照细胞受到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55.
放射学的发展 ,导致一系列医疗规程诊断和治疗的变革 ,不仅增加了 X射线设备的使用 ,而且增加了一类专业人员 ,他们把放射学运用于临床实践。在胃肠学里 ,内镜医师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ER-CP) ,这些非放射医师 ,用 X射线透视形式的辐射作为他闪的部分实践 ,增加了 X射线的使用及可供检查与治疗的项目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也增加了暴露在低水平辐射中的危险 ,而且 ,一些研究表明在 X线透视过程中非放射医师比放射医师可能受到更高剂量的辐射 [1] ,本文阐述一些在 X线透视过程中对内镜医师的辐射危害和有效减少辐射的实用方法。1…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十堰市手术室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防护意识及自身防护行为的状况,为开展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3所医疗机构24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辐射防护认知、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评估,并对医生组和护士组的问卷结果进行简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部分知识点存在差异性(P〈0.05)。91.57%的医护人员均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249名医护人员仅8.84%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中有正确的认识,但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结论该市手术室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意识高,对实际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案例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薄弱,自身采取的防护行为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薄弱环节的培训。  相似文献   
57.
目的:在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模式和X射线模式下对机房屏蔽材料厚度进行快速估算,减少手工计算所引起的繁重工作并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方法:参照国内外已有的辐射防护屏蔽计算经验,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危害因素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编制完成后与实际屏蔽参数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与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实际屏蔽效果验证进行比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辐射屏蔽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与参考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总治疗室辐射屏蔽计算软件可用于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材料的厚度进行估算,能够大幅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使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中药五倍子的有效成分五倍子酸(GA)对电离辐射诱导人肠上皮细胞(HIEC)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初探。方法 以4 Gy 60Co-γ射线辐照HIEC细胞,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GA分别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毒作用,以及GA对受照HI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GA对受照HIEC克隆形成能力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对受照HIEC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GA对受照HIEC的G1/S-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A对受照HIEC防护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显示:① GA作用12 h,可以促进HIEC细胞的生长(P<0.05),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GA浓度的增加,GA对HIEC细胞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② 4Gy的60Co-γ射线照射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促进HIEC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P<0.05)。③相同实验条件下,1、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受照HIEC的细胞增殖力(P<0.05)。④同样实验条件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HIEC的细胞SOD活力(P<0.05);1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GSH活力(P<0.05);1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水平(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GA能一定程度上减轻60Co-γ射线所致HIEC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A降低γ射线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并减轻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不同防护屏和操作者不同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的构成特点。 方法?采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用7个体位,取桡动脉入路,对标准仿真人模体进行射线曝光,采集测量不同体位无床旁防护、只有悬吊防护屏、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第1、第2操作者入射体表剂量。重复测量20次。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情况下体表入射剂量值差异,分别计算不同体位不同防护屏屏蔽率。 结果?第1、第2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在只有床旁固定铅裙时均高于只有悬吊防护屏时(t值1 =926.0、376.5、75.8、1 329.0、668.0、1 148.0、419.5,t值2 =102.6、41.1、82.8、539.4、541.8、204.0、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悬吊防护屏对第1操作者体表入射剂量屏蔽率分别为98.31%、93.67%、67.74%、98.63%、99.52%、89.28%、96.10%,床旁固定铅裙对第1操作者屏蔽率分别为10.39%、4.53%、57.67%、0.68%、4.66%、54.38%、9.68%。 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以左足位、左前斜位、足位、右足位、右前斜位最显著;左头位、头位时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除了来源于导管床上方散射辐射,也有部分来源于导管床下方散射辐射。充分了解各体位时所受辐射剂量构成特征,有助于日常辐射防护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 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 (1)服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30,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131I后 2、4、48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t=2.29,P=0.02),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131I后 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