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研究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踝关节功能(Maryland)。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39-1142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空心钉组和"L"形切口钢板组各75例,小切口空心钉组行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L"形切口钢板组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以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情况。[结果]小切口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L"形切口钢板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小切口空心钉组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具有微创、手术简便以及周围组织创伤小等优势,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比分析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来经采取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2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同时选取了我科曾经采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3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两者术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 Bohler角及Gissane角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术后两者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术前与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达到了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也短。早期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软组织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1年VAS评分两者在0~3分之间,AOFAS踝-后足评分两者在73~100分之间。跗骨窦切口优3例,良8例,优良率92%。L形切口优1例,良10例,优良率8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与外侧L形切口相当的临床疗效,还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而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5.
66.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67.
韩金恒 《中国民康医学》2023,(8):135-137+141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足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与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均大于术前,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跗...  相似文献   
68.
跟骨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俞光荣 《上海医学》2005,28(7):541-543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其治疗方法很多,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优缺点,应根据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和局部情况以及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