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7篇
  免费   3284篇
  国内免费   553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25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997篇
内科学   1374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43篇
综合类   9495篇
预防医学   88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066篇
  50篇
中国医学   27640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629篇
  2023年   2118篇
  2022年   1500篇
  2021年   2125篇
  2020年   1695篇
  2019年   1631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391篇
  2016年   1378篇
  2015年   1505篇
  2014年   2267篇
  2013年   2004篇
  2012年   2579篇
  2011年   2656篇
  2010年   2354篇
  2009年   1897篇
  2008年   2394篇
  2007年   1886篇
  2006年   1552篇
  2005年   1446篇
  2004年   1385篇
  2003年   1165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752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摘要】虽然早期筛查和手术治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许多症状仍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将这类症状集群称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复杂症状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临床评价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更好地评价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表现出规律性的中医证候演变。疾病的阶段性、共患疾病、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体重指数等多因素均能对证候的演变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年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疾病证候演变的规律,提高中医药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水平,为今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精准辨证和疾病预后调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 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常见病因有内因、内热、虚邪、内湿、水邪、饮、瘀血等,病机以痰热蕴肺、水饮内停、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血瘀较为常见; 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饮、痰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胸膈为主,涉及肺、脾、半表半里、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阴虚+热,病位在胸膈,病变脏腑多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以往少有报道的内湿等病因,肝胆湿热、肝脾不和等病机,丰富了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27.
28.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肝肾阴虚证及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滋肾柔经汤,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乌灵胶囊治疗,共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TCM)积分、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和PD 39项问卷(PDQ-39)评分及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 68%)明显高于对照组(64. 15%;χ~2=8. 85,P=0. 00)。治疗后,两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肝肾阴虚证及NMSS、PDQ-39量表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不寐,现代医学称睡眠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通常不伴明显器质性病变,病人自觉症状重,西医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中勇教授在古人的基础上提出从"气血瘀滞"的角度论治不寐,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将从病因病机、理论探析、辨证论治三个方面介绍其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