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3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31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92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1632篇
内科学   25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492篇
特种医学   4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61篇
综合类   2508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275篇
药学   982篇
  8篇
中国医学   841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The research of the differential human cortex proteome after primary mechanical tramnatic brain injury;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xtrinsic ionized magnesium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asal ganglia hematomas; Clinical study of drainage catheter location during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ransplanting human amniotic cells into the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目的:描述同侧偏盲(H H)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与解剖学的相关性。背景:同侧偏盲损伤视觉功能并常常妨碍驾驶,目前许多关于同侧偏盲的临床-解剖学相关性研究是建立在相对较少的病例研究基础上的。方法:回顾了1989—2004年间接诊的全部同侧偏盲患者病历,其人口统计学特征、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10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cm×2.1cm~3.1cm×3.6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分辨觉在5~7mm以内。结论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效果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回顾性总结我院25000例全麻后出现55例意识障碍及苏醒延迟病人的原因分析.方法 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效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泽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分析、血糖及电解质.最后查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经CT确定诊断.结果 55例病人中,麻醉药的残余效应25例,代谢性脑病8例,神经损伤22例.结论 代谢性脑病和神经损伤是最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背景:腋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不尽一致,效果也各不相同。多要牺牲相邻一条神经功能来进行神经修复。目的:介绍用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效果。设计:以神经干走行方向纵向观察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采用灌注成人尸体标本16具及本院收治的6例患者。方法:采用灌注成人尸体标本16具,常规解剖显露腋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支,主要观察腋神经和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分支数量、毗邻关系以及测量各神经支的口径。根据解剖学特点,前瞻性地应用于临床6例,术后进行随访,定期检查腋神经肌力。主要观察指标:解剖观察结果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肱三头肌长头支与腋神经相隔于长头本身,转位方便,其横径与腋神经前、后支横径相近,便于吻合。临床应用6例,术后经随访6~16个月,4级以上肌力5例,3级肌力1例,伸肘无影响。结论: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术式简便,容易操作,适用于臂丛部分损伤、肱三头肌正常的腋神经瘫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8.
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不能有效再生,CNS再生受阻并不是由于CNS轴突本身的缺陷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周围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存在于嗅觉系统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一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决定嗅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关键因素。OECs可分泌促进神经元损伤后存活和轴突再生的多种营养因子,并能形成穿越胶质瘢痕、利于再生轴突依附、延伸的支架桥梁,这是其它胶质细胞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沉睡致肢体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功能训练与健康教育。方法 :对 3 0例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药物及物理治疗指导、康复功能训练指导。结果 :3 0例患者经 11d~ 6周的治疗 ,除 1例尺桡神经损伤较重 ,治疗 6周外 ,其余均在 2 0d内痊愈 ,总有效率 10 0 %。治疗前后肢体功能FugI-Meye评分有显著性的变化 (P<0 .0 5)。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 ,减少患者心理上的痛苦 ,施行药物及物理治疗 ,加强康复功能训练 ,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10.
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后神经根直接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取4~6月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手术分离左侧C5~7神经根至臂丛神经干部,于椎孔外根干交界部位切断C5~7神经根,切断后即刻吻合(实验侧);右侧不作处理(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周,3、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BDA神经示踪技术,观察肱二头肌湿重变化,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及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存活良好.实验侧术后呈跛行步态,出现展爪反射;3个月后展爪反射消失;对照侧正常.大体观察,实验侧术后6个月内神经粘连加重,吻合口两侧神经干干瘪,无光泽;对照侧正常.术后3周和3个月实验侧及对照侧肱二头肌湿重分别为(0.28±012)、(1.37±0.33)g和(0.58±0.10)、(1.36±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1.39±0.31)、(1.37±0.3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脊髓和上干改良Marsland与LFB双重染色后观察脊髓内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由肿大到皱缩,细胞核和尼氏体减少;上干内染色完整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神经轴索较细,髓鞘淡染.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实验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对照侧的84.5%±3.2%、74.4%±4.5%、73.7%±3.8%.实验侧肱二头肌HE染色观察术后3个月内变性明显,之后逐渐恢复;对照侧无明显变性.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BDA染色观察:神经越靠近近端,髓鞘着色越明显,轴突越粗大:越靠近远端时情况相反,并可见到轴突中断.肌皮神经入肌点处偶见阳性标记的神经髓鞘和轴突.结论 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即刻吻合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20%~30%,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无意义.肱二头肌恢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