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7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正>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2010年7月出现腰骶部阵发性疼痛,平卧时明显加重,侧卧或休息时缓解,每次发作约10min。不伴有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于当地医院就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中医药治疗,疼痛未见明显好转。2011年7月行腰椎MRI及骨盆CT检查,发现S2骶骨以下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图1、2),考虑占位性病变,脊索瘤可能性大。行穿刺活检,病理会诊结果诊断为浆细  相似文献   
33.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新的发生在蝶鞍区或第三脑室周围的肿瘤 ,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的阐述 ,提高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 ,构成脊索样结构 ,肿瘤边界清楚 ,很少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所有肿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 ,部分细胞表达S 10 0和EMA ,但不表达CK ,Ki 6 7指数 <5 %。组织化学染色PAS阳性 ,肿瘤内网织纤维呈巢状分布。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有特殊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肿瘤 ,组织学发生尚不明确 ,光镜及电镜检查无特异性 ,病理诊断须依靠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原发性腰椎肌上皮瘤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59岁,平扫CT示腰4椎体及右侧附件见分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MRI示病灶内呈多发分房囊性信号,边缘清晰,病灶囊性成分不强化,分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遂行椎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肌上皮瘤。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斜坡脊索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斜坡脊索瘤的螺旋CT资料。结果 11例中,肿瘤位于上斜坡区3例,同时累及上、中斜坡区7例,累及中、下斜坡区仅1例。肿瘤形态以不规则、分叶状为主,大小不一。肿瘤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清晰,但不锐利,骨质破坏旁软组织肿块侵及、压迫颅内组织时,与颅内正常组织交界不清。肿瘤密度混杂,11例均见斜坡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邻近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7例肿瘤内见钙化或残存骨,对周围正常结构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侵及、压迫、包绕表现。结论螺旋CT对斜坡脊索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骶骨脊索瘤临床特征与治疗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骨脊索瘤是低度恶性肿瘤,源于胚胎脊索残余形成,有向上皮与问叶双向分化潜能,发病率为1/10万.占脊索瘤45%左右,恶性占1/3,发病中位年龄60岁。1894年由Rib—ben命名。起病隐匿,临床发现时往往肿瘤巨大,外科分期为ⅠB期,虽然恶性程度低,但是毗邻脊髓与马尾神经,治疗不易彻底,容易复发,长期预后不好。研究脊索瘤病史,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的治疗。目前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1病例摘要顾某某,女,64岁。1995年10月18日初诊。近3个月来头巅昏痛,上月29日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作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颅底脊索瘤,位于枕骨斜坡处,大小5.2cm×4.0cm×4.6cm,伴有脑积水、脑萎缩、脑梗阻"。目前头昏头痛,视物晃动,流泪,左眼睑下垂,后脑颈项  相似文献   
39.
现年20岁的乔什·索默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工程系的学生,2005年,当时的乔什刚上杜克大学不久,就被诊断出患上了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脊索癌。脊索癌专门袭击人体脊骨或头骨的任何部位,它是如此罕见,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脊索癌病例大约只有300例,至今没有任何冶愈办法。尽管医生在l0小时的手术中移除了乔什大脑内的癌肿瘤,  相似文献   
40.
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9例颅底脊索瘤病人,运用鼻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蝶骨斜坡区脊索瘤,7例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埋置放射性粒子(125Ⅰ)进行内照射,帮助杀灭残余的肿瘤组织.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后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正常生活工作6例,生活自理3例.术后6例患者头痛消失,3例头痛减轻.结论:鼻内镜经鼻人路最适宜切除病变主要位于中、上斜坡,肿瘤大部在硬膜外、生长到鼻窦、鼻腔鼻咽部的肿瘤.鼻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容易操作、省时的手术入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