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94篇
  免费   2234篇
  国内免费   394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295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960篇
内科学   1265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662篇
特种医学   28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320篇
综合类   13496篇
预防医学   188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973篇
  71篇
中国医学   3526篇
肿瘤学   661篇
  2024年   364篇
  2023年   1202篇
  2022年   1003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1332篇
  2019年   1206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1148篇
  2016年   1378篇
  2015年   1615篇
  2014年   2648篇
  2013年   2531篇
  2012年   3333篇
  2011年   3807篇
  2010年   3393篇
  2009年   3236篇
  2008年   3307篇
  2007年   3109篇
  2006年   2956篇
  2005年   2957篇
  2004年   2458篇
  2003年   2176篇
  2002年   1751篇
  2001年   1322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785篇
  1997年   741篇
  1996年   665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20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277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腰腿痛是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空降兵,由于训练中跑跳动作多,患病率更高,对官兵的生活、训练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探讨空降兵部队官兵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寻找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空降兵某部官兵均为男性,年龄17~46岁,军龄6个月至25年。1.2 方法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军龄、身高、体重、跳伞次数、降落伞类型、开伞方式、使用飞机类型、从事专业、发病年限、自觉腰痛程度、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疼痛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对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以连队或机关部、处为单位)填表,由卫生队军医对填表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32.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3.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检查无骨折和脱位,但却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随着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现对其病理基础、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4.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5.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3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38-1238
由国际腰椎学会(ISSLS)组织10余个国家的几十位著名骨科专家历时2a精心编写而成,是最新版国际腰椎学会的专业标准读物。全书详细讲述了世界范围内腰椎外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内容翔实,图片丰富,充分体现了国际腰椎外科的最高水平,是骨科医生必备的权威经典。本书的中译本由原书作者之一、著名骨科专家海涌、郑召民、陈仲强教授主译,国内众多来自于临床一线、富有欧美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科专家参译,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原书作者Harry N.Herkowitz教授和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Hansen A.Yuan教授作序,蜚声中外的资深骨科专家唐天驷、胡有谷、侯树勋、贾连顺、李佛保教授担任主审,郭世绂、张光铂、Hansen A.Yuan和Casey K.Lee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本书是国际与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倾力打造的骨科权威经典!本书中译本将于2006年6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欲购者请与北京306医院骨科海涌主任或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郑召民教授联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39.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40.
手术后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措施不理想,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中我们应用高压氧治愈2例(1例为脊柱滑脱手术后),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