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2篇
  免费   1646篇
  国内免费   882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166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2931篇
口腔科学   180篇
临床医学   5779篇
内科学   1583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1369篇
特种医学   5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025篇
综合类   6478篇
预防医学   2934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2543篇
  36篇
中国医学   2524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939篇
  2022年   837篇
  2021年   1112篇
  2020年   1096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925篇
  2015年   975篇
  2014年   1435篇
  2013年   1434篇
  2012年   1853篇
  2011年   1773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550篇
  2008年   1693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1414篇
  2004年   928篇
  2003年   910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控制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7月在该院进行定期孕前检查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孕产妇的血糖水平及其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孕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孕产妇的上述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后42 d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以及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孕产妇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我院收治的78例经中文版蒙特利尔量表( MoCA)评定存在VCI的脑梗死患者作为VCI组,67例同期住院的不存在VCI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CI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高龄(≥70岁)和低教育(≤6年)所占比例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管狭窄(>50%)、左侧梗死、多次梗死、大面积梗死、脑白质疏松、吸烟、酗酒、脑萎缩发生率,并将脑梗死后VC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VCI组患者高龄(≥70岁)、低教育(≤6年)所占比例及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狭窄(>50%)、左侧梗死、多次梗死、大面积梗死、脑白质疏松、酗酒、脑萎缩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0岁)〔OR=5.971,95%CI (0.750,0.902)〕、左侧梗死〔OR=4.861,95%CI (1.244,9.779)〕、糖尿病〔OR=3.563,95%CI (1.181,9.336)〕、血管狭窄(>50%)〔OR=3.013,95%CI (1.272,13.481)〕、大面积梗死〔OR=10.063,95%CI (1.416,33.295)〕、脑白质疏松〔OR=3.361,95%CI (1.580,16.339)〕、脑萎缩〔OR=2.794,95%CI (1.518,16.593)〕、酗酒〔OR=2.421,95%CI (2.403,55.444)〕及多次梗死〔OR=4.538,95%CI (1.165,13.550)〕是脑梗死后VCI的危险因素( P<0.05)。两组患者语言流.能力、命名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定向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VCI组患者记忆能力、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龄(≥70岁)、左侧梗死、糖尿病、血管狭窄(>50%)、大面积梗死、脑白质疏松、脑萎缩、酗酒、多次梗死为脑梗死后VCI的危险因素,且VCI早期以记忆能力、视空间执行功能力、注意及计算能力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肝脏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LDL受体(LDL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A组)。apoE-/-小鼠40只给予高脂饲料饲养至36周龄,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脂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D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共干预12周。采用Beckman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VLDL/LDL-C、HDL-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肝脏PCSK9和LDLR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和E组TC、VLDL/LDL-C明显下降,C组、B组、D组LDLR水平明显上调,C组PCSK9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与C组比较,D组和E组TG、PCSK9水平明显下降,D组LDLR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β3-AR调脂、升高LDLR、降低PCSK9表达水平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多重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TC和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17.06±1.50)mmol/L vs(22.20±1.29)mmol/L和(14.31±0.31)mmol/L,(12.78±0.55)mmol/L vs(19.41±0.40)m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AT1R mRNA和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R 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AT1R表达下调,AT2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人格倾向与睡眠质量之间有显著关系,前者能够对后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及D型人格发生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采用D型人格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结果显示D型人格组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组;除催眠药物使用外,两组睡眠质量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可能与D型人格有关,制订干预方案时需考虑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正>自从1952年,美国波士顿Zoll等[1],用自己研制的体外起搏器成功地抢救一位65岁的患者后,人类便开始了起搏器治疗心脏病的新纪元。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微电子技术,模拟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暂时或长期地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帮助心脏恢复跳动,从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已不仅局限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抗心房颤动治疗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近年来,由于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生活质量问题成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6例。分析2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术前GCS≤8分、糖尿病、慢性肺病、后循环病变、机械取栓和抽吸、全身麻醉、术后持续镇静>1 d、气管插管>1 d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d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局麻加深度镇静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NIHSS评分>15分(OR=2.558,95%CI:1.741~2.563,P=0.003)、术前GCS≤8分(OR=4.358,95%CI:1.568~5.374,P=0.001)、后循环病变(OR=3.589,95%CI:0.328~3.251,P=0.005)、全身麻醉(OR=1.025,95%CI:1.159~2.664,P=0.041)和术后持续镇静>1 d(OR=3.254,95%CI:2.682~3.267,P=0.028)是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和慢性肺病是导致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及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液和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组)41例及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UMS组,每组12只;分别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和大鼠血液及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表达水平。结果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水平为2.37±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0.16(t= 2.355,P=0.0213);抑郁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表达水平与HAMD1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4,rs=0.5303,n=41)。CUMS组大鼠不动时间为(72.67±2.95)s,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0.00±5.49)s(t=2.366,P=0.0395);蔗糖消耗为(55.67±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21±1.28)%(t=6.502,P<0.0001);血浆皮质酮水平为(1396.0±254.9)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7.3±158.4)nmol/L(t=2.795,P=0.0190)。CUMS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和前额叶皮层中的miRNA132表达水平分别为2.32±0.88和2.80±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0.36(t=2.273,P=0.0463)和0.99±0.23(t=2.553,P=0.0287)。结论 临床抑郁症患者外周血miRNA132表达趋势与CUMS抑郁模型大鼠miRNA132表达趋势一致。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液中miRNA132表达与前额叶皮层中表达也一致,血液miRNA132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额叶皮层的miRNA132表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肾脏是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具有排泄和部分内分泌功能,对体内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至关重要。L-精氨酸是体内合成一氧化氮(NO)等分子的前体,可以通过血管活性因子NO参与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对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介导交感神经对机体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等进行调节,血管平滑肌中分布的α1-AR主要介导血管收缩。研究显示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等疾病状态的大鼠α1-AR对激动剂的反应性降低,反应性的变化影响肾血管舒缩、肾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肾血管张力等,从而参与肾功能的调节。本文通过阐述NO与α1-AR的作用方式及其对肾功能调节的影响,进而分析L-精氨酸提高α1-AR对激动剂反应性的途径,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黛力新片)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进行调查,评价其心理疗效,通过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三组一般情况及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心理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患者的SAD和SDS评分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综合干预组差值升高更明显(P<0.01);综合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x2=26.911,P<0.01x2=7.500,P<0.0167),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8,P<0.0167).结论 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加服抗抑郁药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