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硬膜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6例中,男72例,女64例;年龄19~55岁;病史1~3年。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腰痛114例,下肢疼痛、麻木135例,脊柱侧弯63例,棘间压痛12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33例。CT与MIR示本组患者的椎间盘均突出并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其中L4~5突出39例,L5~S1突出84例,L4~5与L5~S1均突出13例。  相似文献   
62.
<正>目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脱垂型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2010年~2013年采用经皮椎间盘突出物内射频热凝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见图1)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2±7岁,病程为3个月至9年(术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间隙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随机分为单纯椎间孔镜组和联合胶原酶组。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c Nab标准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和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照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联合胶原酶组治疗后12个月的优秀率为75%,与椎间孔镜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和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果,但前者的远期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血清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sNGAL)、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尿肾损伤因子-1(uKIM-1)、尿白细胞介素-18(uIL-18)对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作用。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时间≥24 h的成年全身性感染患者。测定ICU全身性感染患者入组即刻的sNGAL、uNGAL、uIL-18、uKIM-1,根据入组后48 h的肌酐和尿量,以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分期1期为标准,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上述生物标志物的组间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相关性肾损伤的诊断作用。结果共入选86例全身性感染患者,其中急性肾损伤45例(52.3%)。急性肾损伤组sNGAL[320.3μg/L(195.8~536.0μg/L)对192.2μg/L(138.6~317.1μg/L),P=0.002]、uNGAL[374.8μg/L(81.0~875.2μg/L)对55.6μg/L(32.8~155.0μg/L),P=0.0001]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而两组间uIL-18、uKIM-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GAL和uNGAL诊断急性肾损伤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58~0.79)和0.75(0.64~0.84)。结论 uNGAL、sNGAL在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升高,并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uNGAL水平随肾损伤程度加重而升高。NGAL可能成为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兔肝硬化模型,观察Ⅳ型胶原酶门脉灌注对肝硬化程度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造模后,将已形成肝硬化并门静脉插管成功的30只兔随机分为2组,组1经门静脉给药通路注入0.1%Ⅳ型胶原酶1.5 mL,组2注入等量0.9%氯化钠,5次/周,共4周。4周后,将各组动物处死,留取各器官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可观察到典型肝硬化病理表现,门脉灌注0.1%Ⅳ型胶原酶肝硬化动物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门静脉、心脏、肺、肾脏、脑组织等部位组织病理学无异常表现。结论采用门脉灌注0.1%Ⅳ型胶原酶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在此剂量下,具有一定的全身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50单位胶原酶盘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穿刺均在C型臂引导下经安全三角区,进入责任间盘中后113处,B组进行射频热凝治疗,A组在完成B组治疗后,留置射频穿刺针8~10rain后,旋转射频穿刺针斜口对准突出物方向,并退针少许,注造影剂0.5ml,C臂观察造影剂流向突出的椎间盘,5rain后注射50单位胶原酶溶液0.5ml。治疗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结果治疗后1、6、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组较B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联合极小量胶原酶盘内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6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常见病 ,多发病。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但如此先进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并未得到推广。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注射方法需在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监视导引下操作 ,许多单位因设备的缺乏或医生难以承受X射线的损伤 ,无法使用这项技术。我院运用侧隐窝穿刺技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克服了以上困难 ,下面就其安全性和疗效作一探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 2 5例 ,女 1 4例 ,年龄 1 6~ 76岁。椎间盘突出间隙 :L3/ 4,1例 ;L4 / 5,2 4例 ;L5/S1 ,1 1例 ;L4…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微创介入疗法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并与单用腰椎间盘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IDET)、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收集7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范围在10 mm以内,并经MRI检查确诊为椎间盘突出,均无炎性反应、肿瘤、结核等并发症,且临床资料完整。以PLDD联合CNL为观察组A1(164例),以IDET联合CNL为观察组A2(156例),以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联合CNL为观察组A3(152例),单用PLDD为对照组B1(96例),单用IDET为对照组B2(92例),单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髓核消融术为对照组B3(84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改良后Macnab评定标准对比分析不同微创介入疗法联合CNL与单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联合CNL的近、中和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联合CNL较单纯使用PLDD、IDET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更有效,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方法 检索1984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应用CiteSpace5.8.R3软件建立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符合主题的文献1022篇,1994年后发文量逐渐增长,在2005年和2006年年发文量达到最高;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是刘延青、王执民、宋文阁;发文排名前2的省份是山东省和广东省;排名前4的关键词聚类标签是“#0 胶原酶,#1 盘内注射,#2 靶点,#3 臭氧”,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臭氧”具有最大突现强度,“等离子、射频热凝、靶点”突现强度持续至2022年;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研究经历了持续增长、相对稳定、逐年下降3个阶段;胶原酶的注射方式曾是研究重点,近些年研究热点集中于胶原酶的联合治疗。结论 胶原酶在老年或者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仍具有研究价值,胶原酶与其他微创介入联合治疗是今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0.
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报告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来共治疗86例。注射采用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并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进行。术后绝对卧床观察7~14天。由于该疗法可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就能顺利操作,且安全简便,疗效确切,作者认为该疗法也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